刘霞
作为北京市政府为数不多的工业支柱企业,北汽肩上负担着国内其他汽车企业集团没有的重担,这就使得北汽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总是无法挣脱那些无形的牵绊,显得有些局促。
做大规模,不仅是北京市政府对北汽的硬性要求,更是在中国汽车行业立足的重要条件。今年国家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要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这一目标,使国内各大汽车企业更加看重数字背后的意义。
汽车企业自身扩建生产线的计划已经很难获得批复,收购和重组其他汽车企业成为扩大现有企业规模的唯一途径。为了抢占先机,北汽更像是一只四处出击的猎豹,不管前方是兔子还是羚羊,先追出去再说。
北汽的心急不无道理。按照今年的目标,北汽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20万辆,目前位列国内汽车集团第五位,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长安汽车重组新中航旗下的汽车资产之后,超过东风汽车一跃升至第三位。而广汽集团通过收购长丰汽车股份、与菲亚特达成合作协议的一系列举动之后,也对其形成不小压力。
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形势之下,北汽的国内外出击效果却并不显著。并购欧宝失败,与克莱斯勒、沃尔沃等国际品牌合作无果而终,与福汽集团、东南汽车谈判的时断时续,都令北汽集团的企业形象大打折扣。
北汽集团今年满怀雄心壮志,但却鲜有斩获。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年底,收购萨博以及收购福建戴姆勒40%股权将完成。
业内人士认为,重组后的福建戴姆勒项目,尽管在产能上对北汽并无直接有效的补充,但是可以作为北汽日后进军东南以及华南市场的跳板,并且进一步巩固了与戴姆勒的合作,也是对福田戴姆勒合作项目的国内拓展。
北汽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末实现产销200万辆,因此福建戴姆勒4万辆的产能对北汽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徐和谊曾对外明确表示,未来200万辆的产销目标中,将有三分之一通过收购完成,收购福建戴姆勒以及萨博显然只是小菜一碟。
“北汽在兼并重组问题上矢志不渝地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号召,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进行探讨。”北汽控股公司总经理汪大总向记者透露。
但是目前国内能够被收购的汽车企业已经屈指可数,长丰被广汽揽入怀中之后,仅剩下华晨、福汽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华晨和福汽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对北汽集团并不十分“感冒”。北汽的雄心面临更为现实的考验。
与一汽、上汽、东风甚至长安相比,北汽是不折不扣的小弟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北汽始终受“散、小、乱”问题的困扰。据北汽一位老领导介绍,当时北京汽车产业布局比较分散,企业各自为战,很少沟通,企业之间的配套关系也比较混乱,到了2006年,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徐和谊上任之后,才提出集团化发展战略,而那个时候,前几大汽车集团早已形成产销规模。
徐和谊在谈到最近两年的工作重点时提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北京汽车的集团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国有资产的改革调整,对涉及公司及企业的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重大变革,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了重新“洗牌”,“以调整产权关系为切入点,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以完善集团功能建设为支撑,以提高集团效益为根本目的,使集团形成生产的集中度和垂直度。”
北汽计划今年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并重新制定了2010年产销150万辆、销售收入1500亿元,2011年产销200万辆、销售收入2000亿元的新的三年规划。
“为了达到目标,北汽将积极整合整车平台,尽快使北汽成为一个以整车研发、制造、生产、销售为主,以自主品牌乘用车、商用车和合资企业的乘用车、商用车的股权管理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徐和谊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