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风电并网标准或成罪魁祸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8:33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罗丽娟 北京报道

  一方是突飞猛进的风电产业,一方是备受诟病的入网难题,风电并网矛盾越来越激化,今年以来,中电联对风电产业已经开展了二次大规模调研,但入网难仍是未攻克的难题。

  国电强推上网标准

  7月21日电监会发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称,由于风电输出困难等原因,目前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

  据了解,由于电网输出系统的能力太差,目前全国有1/3的风电装机并网项目处于空转状态。

  7月30日,国家电网发布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其中提到,风电场在任何运行方式下,应保证其无功功率有一定的调节容量;当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偏差在正负10%之间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应具有在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能够维持并网运行0.625秒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表示,该规定将在公司内强制推行。

  国家电网称,这是为保证电力有序接入。但对于风电场运营商而言,此举无疑会进一步增加风电上网难度。

  “我们对每度0.56元提高到0.58元的‘标杆电价’高兴没几天呢,现在又要开始对国家电网的‘并网新规’开始担忧了。”华电集团宁夏风电场某负责人担忧地表示,如果风电企业的各种技术指标达不到该标准,将不能并入电网,这无形中提高了风电发电企业并网的门槛。

  “这实际上是电网对风电的限产令。”河北承德一家风电场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本来就亏损,国家电网这个规定会让我们雪上加霜,按照这个规定,一些规模小的风电企业根本达不到标准,送上网的电能有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对于大多数风电场来说,这样的利用情况远低于项目可研报告的数值。在国网标准出台前,“上网难”就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

  经过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我国风电产业从设备生产、组装到风电场建设运营,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风电入网难的问题使得风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风电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以及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矛盾,各方为此争议不休。”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告诉记者,在诸多问题中,并网问题将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焦点。

  风电场企业认为电网企业发展缓慢,是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根源。电网企业则认为风电投资商盲目“跑马圈地”而不注重核心技术的发展,所以风电上网技术并不高,质量太差,如果电网全额接受风电会拖垮整个电网。

  解决并网迫在眉睫

  固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问题在于,风电入网的标准应该由谁来制定?

  业内专家表示,国家电网作为企业,必然以营利为目的,其制定的风电入网标准假如成为行业标准,很难说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是促进还是阻碍。因此,国家电网公司试图以自己制定的标准作为行业标准的做法,不可避免地遭到业内诟病。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21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但实际并网发电的风机仅占吊装完成的风电装机总量的73%。2008年全国风力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32小时,与规划的平均利用小时数2200小时相去甚远。

  按照此前《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电网企业应当全额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也比传统电源要高。正因为此,国家电网多收一度新能源的电力,就意味着少一些利润,这导致其接受新能源电力入网的积极性并不高。而电网运行“安全高于一切”的要求,又可以很方便地成为国网手中的一道“挡箭牌”,令新能源成为其眼中“质量最差”的产品。

  不可否认,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确有不稳定的特性。但也应该看到,电网的发展落后于新能源发电的接入需要,也是不争的事实。

  近十年,我国风电装机年均增长70%,约为世界风电年均增速的两倍。而电网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新能源电源的建设。

  业内专家认为,国家电网近期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表面看是要实现与国际“接轨”,但实际上更多的是由于国内新能源发电大规模的并网需求倒逼所致。假如不是当前迫切的新能源入网需求,国家电网可能还会将更多时间、人力和金钱投入“特高压”的建设中。

  据了解,国家电网给出的这一并网标准,还没有正式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但对于风电设备商而言,技术的提高是一个必须跨越的门槛。正如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所言,“这个规范(欧洲市场风机技术规范)西班牙已经开始实施,留给中国制造业的时间不太多,我们必须面对它。”

  专家认为,只有通过电网、电厂和设备商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尽快推出国家层面的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标准,已经迫在眉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