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该死的嬉皮小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03:08  第一财经日报

  杨波

  民谣歌手德拉·班哈特(Devendra Banhart)因去年跟影星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man)的恋情而为世人所知——当然,这基于后者不像别的年轻女星般恋爱如做贼怕为人知,虽然她几个月后与班哈特的分手也同样高调。去年他已出版了六张录音室专辑,且每一张都得到了独立民谣世界的赞誉。近日,他推出了第七张录音室唱片“What Will We Be”,在此之前,《滚石》杂志曾无聊地刊文推测唱片里定会有几首纪念逝去爱情的哀伤情歌。“First Song For B”和“Last Song For B”是前后对应的两首情歌,分别是爱情到来和离去时对爱人说的话,有人猜B就是娜塔丽,无论怎样,它们的歌词和曲调都谈不上是哀伤的,而是缓静。

  班哈特绝对属于娜塔丽喜欢的那种文艺腔怪异青年。他出生在1981年,毕业于艺术学院,出第一张唱片时才21岁,除了音乐,他还画画和写诗;一头油腻蜷曲的长发和一脸同样油腻蜷曲的胡子,无论舞台还是闹市都身着女装、足无鞋袜;他生于得州,委内瑞拉长大(所以西班牙语是他的母语,与他先前的唱片一样,新唱片里也有两首歌他用母语演唱),旧金山上学,现游荡于巴黎和布鲁克林之间,属于那种“在路上”的游吟范儿,他自诩为“该死的嬉皮小孩”。

  听他早些年的歌曲,特别是他故意用四轨机Lo-Fi录音展示出的,藏在音乐背后的沙沙噪声,再加上质朴的配器、编曲、旋律和唱腔,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0后的城市青年所作,而似被40多年前的嬉皮摇滚盛世灵魂附体一般。没错,在衣着外貌和生活习惯,以及他所承认的受到那个年代诸多如Doors、John Lennone、Bob Dylan、Led Zeppelin等大师的影响之外,他歌曲里那种从根脉处渗透出的嬉皮味道堪称正宗,这真是一桩怪事。

  嬉皮是避世、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统一,它看似建立在乌托邦理想之上,实是这个理想破灭后的极消极产物。班哈特那些始终与大爱、微笑、神性和自然相关的、超然物外的歌词,像《懒惰的蝴蝶》、《跛公鸡》这样的直如童谣的歌名,都证明他与他的前辈一样,要跟这个现实世界划清界限。

  音乐上,他至少是这几年我听过的最动人的西方新民谣。他旋律上的天分令人惊喜——我们知道,现今有新且动听的旋律的歌曲,与有新且曲折的情节的电影一样凤毛麟角,并且他的歌曲旋律既不造作,也不拧巴,清新而直接。再就是他演唱时的抖音和假音,令情绪和旋律的每一个细微处都纤毫毕现,有趣的是他并不老实,在演唱时突然会尖叫或哼哼几声——以及他一直坚持的双轨声道录音,即一首歌唱两遍取两轨,最终合到唱片里去,这样会神奇地令歌曲产生迷幻感,这种做法也被新唱片采用。

  自2005年的专辑“Cripple Crow”以来,班哈特的音乐在风格、配器上愈显精细和多元,对此评论界毁誉参半,而这张最新的“What Will We Be”可看作他对最初风格的回归,但在配器和风格向度的简化之下,制作、录音和编曲反显得太用力,甚至有些“行业化”——“What Will We Be”是班哈特跟华纳签约后的第一张唱片——这应是他为汇入主流唱片市场付出的代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