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克莉丝汀的“感恩”文化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03:06  第一财经日报

  张昌辉

  再过一些日子,克莉丝汀一年一度的感恩文化节又要开幕了。

  “感恩”,是克莉丝汀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可能也是克莉丝汀与众不同之处,它多少打上一些台湾文化,准确地说是打上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在克莉丝汀上海总部,每天都会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曲,每周五都要跳感恩操(手语),对克莉丝汀来说,感恩、诚信、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理念或停留在嘴上的口号,而是由一系列真实的故事累积而成的。那么,什么是“感恩”文化?克莉丝汀的“感恩”文化究竟来自何处?

  “感谢你的同仁,感谢你的上司,感谢你的下属,感谢你所在的企业,感谢支持你的人,感谢帮助你的人,感谢直言不讳指出你不足的人,因为他们,你每天都在成长。这是克莉丝汀的感恩文化。”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田安说。

  感恩文化的熏陶,最能调整员工的心态。心存感恩的人,往往自然平和,在其脸上,也有了不同于程序化微笑的真心微笑。通过感恩这一企业文化的熏陶,克莉丝汀员工的微笑大多是发自内心的,罗田安说。

  感恩文化的熏陶可以抚平员工的焦躁,磨去急功近利的棱角,使得员工做好业绩的心态更纯粹。公平透明的激励和晋升机制,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以及感恩的文化熏陶,三者相辅相成,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促使企业内部人力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克莉丝汀人力资源总监陆国彪说。

  克莉丝汀“感恩”文化溯源

  2002年,克莉丝汀在江宁开发区向南京轻纺集团购买了一块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克莉丝汀江宁基地。当时罗田安的夫人江若娴,在江宁基地带领公司员工艰苦创业。南京是国内知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夏天非常炎热,当时克莉丝汀在南京才刚起步,经营得很辛苦。

  为了让员工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支持,笃信佛教的江若娴,受佛教慈济功德会问候语“感恩”的启发,在江宁同仁中倡导“感恩文化”,并将《感恩的心》这首歌,作为每天晨会例行活动,同时让伙伴们在晨会上分享生活上和工作上的感恩故事。同时,江若娴还培训员工跳起了感恩操。不久,“感恩的心”就传递到了全公司每一个基层部门,成为克莉丝汀企业文化的标志。

  克莉丝汀把“感恩的心”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形式也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折射出克莉丝汀一路创业的艰辛、沉浮、曲折与执着,同时也可能是一种追怀和励志的需要。一位资深媒体人评论说。

  当《感恩的心》这首歌和感恩操在南京江宁基地推广时,罗田安看到了感恩文化在南京起了作用,同时感受到克莉丝汀不断的成长,是由消费者用购买三块五块的面包支持而来,所以,感恩消费者、感恩伙伴、感恩社会很有必要,应该将它推广成为公司的企业文化,于是,“感恩”便渐渐成为今天克莉丝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其实,一种文化要内化成一个人的价值认同,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推动感恩文化也不能总把感恩挂在嘴上。若这样那就像有媒体记者所说的“有些肉麻”。据克莉丝汀咨询部总监孙泓婉回忆说,董事长把感恩文化带到上海时,当时公司总部在老沪闵路,总部也只有二三十人,当时正是公司创业艰难时期。孙泓婉说,江若娴老师教大家感恩的心手语,就在公司外的广场上。

  说起感恩文化的流行和推广,罗田安说,这里还有个小插曲。上海晨报的丁志平在听了罗田安的详细讲解后,再加上自己的感悟,写成一份建言,并附上克莉丝汀感恩活动录像,推荐给了黄浦区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校长被打动了,试着在一个班级里开展感恩教育,一学期下来效果非常好。后来市教委便把学会“感恩”列入2005年上海全市中小学生守则之中。

  感恩是靠行动做出来的

  首先感受到罗田安感恩之心的,应该是克莉丝汀的员工。2001年,小女孩朱施佳4岁的时候,爸爸周国平被检查出肾衰竭,2006年,发展成了尿毒症。妈妈沈群的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双方四位老人都患过癌症等大病,家里已经负债累累,无论如何拿不出换肾所需的巨款了。小施佳流泪写下求助信,恳求“救救我爸爸,我需要他”,寄给了妈妈的老板——罗田安伯伯。尽管沈群是在克莉丝汀的门店工作,罗田安并不熟悉,但罗田安立刻予以高度关注,核实后一边自己捐款,并请总经理去医院探望周国平。后来又多次捐助小施佳,使小施佳一家度过艰难时期。

  另一个小女孩左凡,跟克莉丝汀丝毫没有沾亲带故,也幸运地获得了来自克莉丝汀的爱心。左凡白血病复发却依旧嗜学如命的故事,被张贴在克莉丝汀总部办公楼前,罗田安自己带头捐款,许多热心员工不仅捐款还去医院看望。

  据知,在这家公司的员工经常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捐赠活动。虽然大部分员工的工资并不高,但是,是感恩的心促使他们屡屡行善。

  这家公司招工条件有一条特别规定:凡没有感恩意识,对父母不孝顺者,一律不招。罗田安认为,一个人对生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他怎么可能对公司尽职尽力。

  罗田安把企业比喻成一所“社会大学”,自比为学校的校长、大家长。他常常对员工说,克莉丝汀今天的成长,都是靠苏浙沪十多万户居民,每天用三元五元买一个面包的方式,“投票”选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对消费者诚信、对社会感恩。

  罗田安现任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他每年向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万元,资助残疾学生的学习。在他的企业里,总是超比例地招收残疾员工,先是在上海市闵行区开设了一家“希望店”,专门招收残疾员工,随着门店版图的扩大,又在杭州增开了“希望店”,为解决残疾人的劳动就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他还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学费,直至大学毕业。

  2008年,克莉丝汀在上海最大的生产基地龙吴路工厂组建了专门培训、吸收智障人事就业的“阳光工厂”。目前已有15位智障人士经过培训成为克莉丝汀的正式员工,享受普通员工的各种待遇。

  在这样的环境下,感恩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每周五的感恩日晨会上,大家一起唱《感恩的心》,把平时得到其他部门或同事帮助的事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同事有难,大家慷慨解囊,守望相助;需要献血,大家排队撸袖;筹备善款,大家踊跃投币。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即举行管理层会议决定参与救灾。发动5600名员工捐款,在各门店设置募捐箱,指定一间工厂专门生产灾区所需的干点,13日和14日两天,7货车、价值70万元的干点紧急发往灾区。

  在2008年2月27日召开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宣传工作会议上,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袁采先生说:“罗董事长是为数不多的、真心搞慈善的企业家,他不是为作秀做慈善,他是实实在在为慈善做企业,并带动整个企业员工做慈善。”

  热心慈善的罗田安是晨报老丁的朋友,从他们认识开始,罗田安就经常悄悄地捐一笔钱,请老丁拿去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晨报慈善老丁工作室2006年正式开始运作,罗田安就拨来一笔款,后来干脆请老丁牵头,在上海慈善基金会专门成立了克莉丝汀专项基金,拨款100余万元。每年的中秋佳节,工作室为困难家庭送上问候,克莉丝汀总要赞助月饼券;新春慈善晚会,又送上蛋糕。

  一家企业,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真诚为顾客、为员工、为社会创造价值。很多人问罗田安,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感恩”。

  罗田安曾说,平凡的企业,以追求经济目标为根本宗旨,把获得最大投资报酬、最高销售额和最大市场占有率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企业最终会成为一部循环运转的赚钱机器,寿命会很快衰竭;高贵的企业,是超越经济利益的有生命的组织,把共赢作为目标,他们通过一个共同的愿望把员工凝聚在一起,通过强有力的、健康的企业“感恩”文化,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短期的商业竞争和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