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丰益国际深耕中国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03:06  第一财经日报

  傅勉

  编者按:

  ABCD四大粮油巨头控制国际粮油市场的格局正在被逐渐打破,而打破这一局面的可能就是新加坡的丰益国际集团。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来比较,丰益国际已经分别超过四大巨头中的路易达孚和邦基,这一切也得益于中国市场对丰益国际的贡献。

  在产能扩张遇到瓶颈之时,丰益国际开始将新的增长点转向内生式增长,不惜耗资8亿元在上海成立全球研发中心。这将再助力丰益国际缩短打入四大粮油巨头的时间。

  国际粮油市场中,向来有ABCD四大粮油巨头之说,ABCD中有三家来自美国,即ADM、邦基(Bunge)、嘉吉(Cargill),一家来自欧洲,即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四家欧美企业主宰了国际粮油市场,但是随着丰益国际(Wilmar)在中国的崛起,世界粮油市场的版图开始改写。

  如果仅比较收入,丰益国际可能已经超过了路易达孚,坐上全球第四大粮油企业的交椅。2008财年,ADM收入698.16亿美元(截至2008年6月30日),邦基525.74亿美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嘉吉1204.39亿美元(截至2008年5月31日),而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丰益国际营业收入达到291.45亿美元。路易达孚并非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路易达孚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丰益国际收入超过路易达孚并非不可能。

  如果比较净利润,丰益国际的排名可能更靠前。在净利润方面,2008财年,ADM、邦基、嘉吉、丰益国际四家分别为18.02亿美元、10.64亿美元、39.51亿美元、15.31亿美元,丰益国际已经超过邦基。

  与其他粮油巨头不同的是,丰益国际的老板郭孔丰是华人,这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60%的收入来自中国,大多数员工也是中国人,在20年的时间里,通过耕耘以中国为重点的亚洲市场,丰益国际一跃成为世界级的粮油企业。

  布局全球,深耕中国市场

  1909年,一位名叫郭钦鉴的福州人漂洋过海,在马来西亚创业,多年后他的侄孙郭孔丰创办了丰益集团。

  自1981年丰益国际在马来西亚建立全球第一个棕榈油工厂以来,从马来西亚棕榈油业务起步,历经近30年的勤奋耕耘,丰益国际已成长为多元化的跨国公司,企业和经营网络跨越四大洲20多个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印度、欧洲等地区。主要业务涉及压榨、精炼、食用油、油脂化工、特种油脂、米业及其水稻循环经济、面粉、杂粮、食品、矿泉水和粮油贸易等。

  目前,丰益国际全球员工人数超过7万,有超过170个工厂和分布网络,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2007年总营业额约为160多亿美元,2008年为290多亿美元,业务规模近几年一直保持大幅增长。

  作为亚洲领先农业综合企业集团,丰益国际有许多领先优势:是全球棕榈油最大生产商和经销商。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当地最大的种植园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棕榈生物柴油制造商。在印度,丰益国际拥有一个最大的炼油厂,用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

  丰益国际的业务涵盖了生产、加工、销售和分销整个价值链。全球分销和营销网络使丰益国际能够达成广泛的业务,并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产业链整合,丰益国际为社会财富增值创造机会,为产业链各环节包括农民、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增收节支,贡献价廉物美的丰富产品和优质服务。

  丰益国际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参与中国粮油事业的开拓与建设,“益海嘉里”是丰益国际在中国投资企业的称号,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业务涉足粮油加工、特种油脂、油脂化工、大豆深加工、仓储物流、内外贸易于一体的多元化业务,成功塑造了“金龙鱼”、“胡姬花”、“口福”等国内著名品牌;先后在深圳、天津、秦皇岛、上海等主要沿海港口及内陆中心城市投资设立了40多家工厂,建立了布局合理的生产体系,以及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的供应网络。

  由于上海的经济地位以及发展前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益海嘉里在上海开展粮油业务开拓。经过10多年的经营,上海已经成为益海嘉里在中国最重要的市场。

  益海嘉里集团总部设在上海浦东陆家嘴,设立中国区的集团管理中心、财务中心、采购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等五大职能管理中心,对集团中国业务进行统筹管理。

  益海嘉里还在浦东的高东工业园区投资兴建了集油脂精炼、小包装食用油、特种油脂、油脂化工、仓储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群,高东企业群共占地480亩,是国内目前最完整、高附加值油脂加工产业链的示范基地。2008年,高东企业群总产值近100亿元,目前员工总数为1200余人,年上缴税收7.6亿多元。

  “金龙鱼”

  激发三股中国粮油界旋风

  1991年,国内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油面世,“温暖亲情,金龙鱼的大家庭”的广告语成为上世纪90年代消费者最温暖的回忆之一。

  通过几年的努力,自1996年开始“金龙鱼”的销量逐年稳步增长,成为中国食用油行业的标志性品牌。同时,这条“鱼”的“鲇鱼效应”开始显现,“刺激”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上众多小包装产品的诞生,促进了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益海嘉里将行业从散装油带到安全卫生的小包装食用油时代,开创了中国食用油行业的“小包装”先河,被誉为国内食用油历史上的第一次创新革命。

  2000年起,益海嘉里陆续投入3000万元成立了集团研发中心,在中国营养学会等各方专家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益海嘉里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脂肪酸比例合理的植物调和油,也即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这种调和油以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等多种植物油为原料,将人体需要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比例搭配为1:1:1。这种做法出于世界营养专家在1977年的一次全球营养会议上的倡导,根据研究,人体中这三种脂肪酸摄入如果达到接近1:1:1的比值,将对健康大有裨益。

  2002年,“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正式面世,其所倡导的“1:1:1”膳食脂肪酸平衡的健康概念,再一次革命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使中国人吃食用油的观念从“安全”向“营养健康”的高度跃升。

  随后,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在2005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产品论文被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临床营养学大会收录进入其论文摘要集,“金龙鱼”正式掀起了食用油行业“营养均衡”革命的新潮流。

  益海嘉里在油脂领域刮起的旋风进一步延伸到大米领域。2005年开始,益海嘉里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产品的号召,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整合,进军以发展水稻循环生产加工为主的食品行业,开发提升中国传统水稻品质和价值。

  益海嘉里提出了“良种选育—订单种植—原粮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的模式。按照“从种子开始打造品牌好米”的理念,益海嘉里精选优质水稻品种,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开展订单农业,派出专业人员指导田间种植,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水稻成熟后,从农民手中采购水稻,通过国际一流的低温生产设备加工成优质大米,已经向市场成功推出了“金龙鱼”、“香满园”等系列品牌大米。

  益海嘉里还将水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用于发电,稻壳灰做成吸附剂,并将米糠油做成一级食用油,下一步还将从米糠油中提取谷维素、糠蜡、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从米糠粕中提取植酸、肌醇以及膳食纤维等产品,增加水稻每吨产出价值。实现增加水稻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和种粮积极性,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进行有益的尝试。

  2009年5月,中国粮油学会在佳木斯主持召开了《金龙鱼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项目鉴定会,鉴定认为:金龙鱼稻米产业链的建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引领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金龙鱼”回报中国消费者

  2008年年初,在国际食用油原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生产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倒挂的艰难境地,为了减少亏损,许多企业均减产甚至停产。益海嘉里响应国家“稳定物价、保障供应”的号召,集团所有生产企业均满负荷生产,全力保障供应,稳定物价,是国内供货量最大的油脂企业,益海嘉里为此承担了20多亿元的损失。国家发改委对益海嘉里顾全大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益海嘉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坚持为中国的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累计捐款救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开展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5200余万元设立益海嘉里公益基金;捐款2400余万元用于四川抗震救灾;2000余万元在各地开展“公益助学工程”, 累计帮助2100余名学生解决就读入学问题;捐资200万元在各地开展资助贫困白内障患者的“益海嘉里复明工程”,帮助14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连云港“益海敬老院”累计投资119.9万元,先后有百名孤寡老人入住……

  益海嘉里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品牌、规模、研发、人才等优势,继续加大以营养健康为主题的研发力度,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特点,持续不断地开发更营养、更健康、更适合中国居民的粮油产品,为推动中国粮油行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