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卖壳”并非灵丹妙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0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瑛 北京报道

  A股市场里,“乌鸡变凤凰”的神话太多了,那是因为很多ST股吃了“卖壳”这粒药。一旦“卖壳”成功,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将面临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有时候,“卖壳”这粒药也是会过期的,一旦过期,“凤凰”又会重新变回“乌鸡”。

  经统计,两市126家“ST”和“*ST”板块上市公司中,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前三季度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共有31家。而这些公司中,之前发生过“卖壳”的就有9家之多。现如今,这些公司又要面临退市的窘境。

  *ST国农(000004.SZ)就是个典型。从*ST国农的代码就可以看出公司的资历。公司在1991年就已在深交所上市,起初,公司的名称是“深安达”,是深圳市蛇工业区内唯一的专业陆上货运公司。

  随后,在1996年和1998年,深安达发生了巨额亏损,导致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而戴上“ST”的帽子。

  2000年10月,具有北京大学概念的深圳深港产学研发展公司(记者注:该公司是深港产学研基地发展中心的全资子公司,而后者则由北京大学、深圳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办)受让深安达大股东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持有的26%的股权,成为深安达的第一大股东。

  此后,深安达原有全部资产负债被剥离,更名为北大高科,并投资入股北大方正兴园电子有限公司35%股权,据公司称,北大方正兴园电子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系方正指纹识别的计算方法。彼时,正是科技股方兴未艾之际,从2000年1月4日到2000年8月21日,“深安达”的股票价格从8.74元上涨到25元,涨幅达到186%。

  不过,概念就是概念。之后的北大高科经营业绩逐年下滑,2004年每股收益为-0.05元,就连当时的公司副总兼董秘蒋伟诚也曾对媒体承认,公司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005年在2月,中国农业大学通过旗下的北京中农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以5900万元将北大高科第一大股东深圳北大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60%的股权收入囊中。

  至此,北大高科脱离“北大系”而成为中国农业大学旗下的上市公司。当时,市场对此期望甚高。不过,中国农业大学的入主并未给*ST国农带来实质性的改变,2006年,公司净利润69.89万元。2007年和2008年就出现了亏损,净利润分别为-926.73万元和-1112.24万元,2009年前三季度,公司再度亏损211.85万元,公司预计2009年全年仍将亏损,亏损金额约290万元。

  今年11月9日,*ST国农发布了这样一则公告,北京中农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挂牌转让的深圳中农大科技投资有限公司60%股权项目于2008年8月18日开始挂牌。

  截至2009年11月5日,安庆乘风制药有限公司表示出了意向受让。几经“折腾”后,中国农业大学也准备脱手了。

  另外一些公司,也发生过类似情况。比如,*ST中房(600890.SH)旧名叫长春长铃,*ST国药(600421.SH)旧名春天股份,*ST白猫(600633.SH)旧名双鹿电器,*ST三联(600898.SH)旧名郑百文,*ST宏盛(600817.SH)旧名良华实业,*ST雅砻(600773.SH)旧名西藏金珠,*ST汇源(000586.SZ)旧名川长江A,*ST深泰(000034.SZ)旧名深华宝。

  这些公司中,*ST中房的背景最为深厚,其大股东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下称“中房集团”),持股24.93%。但与此同时,中房集团实际上还通过旗下的中住地产开发公司控制了另一家上市公司ST重实(000736.SZ)。

  公开信息显示,中房集团提出的“路线图”为:先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两家上市公司共存现状,以地域划分避免两家公司业务竞争;随后在2-3年的时间内,中房集团将这两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进行改装,一个改为市政和物业资产管理业务的平台,另一个为主营房地产开发业务。此番*ST中房濒临退市,或许将加快中房集团对两家上市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进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