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刺激政策要谨防走上日本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7日 05:18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刘琳 发自北京

  从2008年底中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隔一年,如何评价中国政府的这一系列刺激政策?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

  关键在于解决私人投资

  NBD:您对中国经济刺激政策有什么样的看法?

  卜若柏:一年以来的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政策方面启动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同时货币政策也通过银行信贷向金融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这些政策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在经济恢复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中国经济现在复苏态势全球最强劲。

  但这些政策虽然让中国经济目前从危机的深化中暂时摆脱出来,却很可能给中国未来多年的长期增长带来隐患。

  中国此轮复苏主要依靠政府主导项目、国有企业跟进投资,以及背后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私人部门的投资并没有启动。

  但政府资金和国企都不会是未来中国经济活力的最重要引擎。这从私人部门解决的就业数量上就可见一斑。

  我观察到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官员和学者中有一种声音多起来,就是认为这场危机是过分相信市场导致的。因此经济发展还是要更多发挥政府的力量,包括经济复苏中政府和国企也应该发挥主导性作用。但我认为从长远来讲,这些都比不过民间资本的活力。

  中国未来30年能否像过去30年一样实现一个新的经济奇迹,主要就看现在的政策能否真正解决私人投资的问题。

  减缓大型基建力度

  NBD:您认为现在推行刺激私人投资的政策,第一步应该是什么?

  卜若柏: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不要在2010年继续推出更多的刺激政策,同时逐步调整之前的政策用力方向,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减缓投入力度。

  中国要谨防走上日本刺激经济的老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政府为了将经济从低迷中带出来,以政府为主导,实施了例如大规模投建基础设施项目这样的举措,其中很多项目都没什么实际用途,脱离了需求的基本面。事实是日本经济直到今天都继续萎靡着。

  中国刺激政策应该做方向性的调整。从货币政策上来讲,信贷投放方向要更多转向私人企业,同时转向医疗、教育等领域。中国的私人资本应更多进入这些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去。

  从财政政策角度讲,不该再花那么多钱修路修桥。10年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基本用光,有些地区甚至面临人口负增长。如何保证劳动力的充足和内需的充足?要提高人们的工资水平,同时提高低对收入群体的补贴。这是财政政策应该转向的一个用力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