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实施的主体,需要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的中小企业来承担历史使命
陆媛
“创业板一出,我退休前最重要一件大事尘埃落定,可无憾退休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在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仪式的宴请席间感慨道。
陈东征终于把属于他的菜拣到了篮子里。2008年、2009两会期间,CBN记者十多次在两会代表驻地、人民大会堂约访、追访、专访陈东征畅谈创业板,感受了陈东征追梦创业板的酸甜苦辣。
2008年3月两会,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出创业板”,但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陈东征当时无法全然松口气。“何时创业板发行首批公司,才算成功推出,拣到篮子里的菜才是真的菜嘛。”他对记者说。
像他一样的创业板设计者们关注的是创业板能否平稳落地顺利推出首批上市公司,下一步的关注点就是上市企业质量能否持续较长时间,达到三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可谓成功的目标。
而在当时,拟上市企业和创投机构关注的是创业板门槛到底有多低。创投人士们手中流传了多份办法草案的版本,而且已经急不可待,希望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亏损企业可以上创业板、缩短创投股份锁定期等等。
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陈东征别有高招。“作为推动者和制度设计者,我们应该寻求平衡点,使利益相关的各方既满意又不太那么满意,这样才能平衡利益,在创业板的规则上达成共识。”陈东征出言精辟,意在各方求同存异而不应求全责备,创业板落地即是胜利。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激励了陈东征,证监会亦表示当年4月份推出创业板细则,陈东征亦高调表示“五一”后推出数十家创业板公司。
没想到此后一年中,中国遭遇百年不见之雪灾、地震,经济领域也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直接影响。创业板再次推迟,甚至险些无望,直到金融危机影响趋缓,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危机中更为突出,创业板这才提速前行。一位创业板筹备小组成员对CBN表示,正是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创业板起到了催生作用。
今年3月两会期间,陈东征在证监会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全方位分析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创业板制度建设的机遇。这一次,创业板的推出工作终于衔枚疾进,步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十年一剑,终告功成。但是创业板不会止步于此。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仪式上,在预定日程之外,作为主持人的他“临时发挥性”地畅谈了中小板成果和风险隐患对于创业板的借鉴意义。
中小板为创业板担当试水先锋
中小企业是我国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主力军,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也正是中小企业群体。陈东征在今年两会期间说:“两会的大会代表发言,16位两会代表(委员)的发言里,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直接谈到中小企业问题。”
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实施的主体,需要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的中小企业来承担历史使命,真正的主力军是中小企业。2001年陈东征来到深交所工作,也正是这一年创业板遭遇挫折暂时搁置。但是作为一种渐进的战略步骤,深交所开始了中小企业板的筹备工作,并于2004年5月正式推出。
陈东征认为,中小板为创业板奠定了基础。他2001年来到深交所,致力于推出创业板,作为第一步,先推出了中小板。
在创业板开板仪式上,陈东征也谈到对创业板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一个重要基础,来自于中小板成立5年多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中国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大环境,正是由于不断改善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使得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良好迅速发展的生力军。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战略部署,自中小板2004年5月启动以来,累计上市公司已达300家。中小企业虽然与创业板企业有质的不同,但是也确实在企业性质、规模、类型等方面有许多的类似之处。五年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上市以后,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
中小板企业大多主营业务突出,业绩持续增长。从2004年到2008年,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和18.5%,体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
中小板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得到了提升。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冲击到实体经济,国内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宏观经济水平迅速回落,中小板公司上市后,公司的治理和规范运作明显改善。资金实力显著增强,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自主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整体业绩明显好于市场平均水平。陈东征此前分析称,中小企业是否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主观因素上来说要看企业的领导人能不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按规矩办事。
2008年,中小板公司经营业绩依然保持了稳中略升的态势,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3.01亿元和9051万元,分别比上半年增长了23.43%和4.76%,平均每股收益达到了0.42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1.5%;中小板亏损公司共有19家,亏损公司所占的比例为7%,上述指标均明显好于主板公司。
中小板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显著提高。中小板50家公司以平均每10股送3.4股的对价水平,于2005年12月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第一个全流通板块。中小板公司现金分红比例高。2004年到2008年度,中小板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额度达到了157.89亿元,不仅现金分红比例高于主板,而且现金分红的家数比例高达83%。
陈东征既分析了中小板的积极变化,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小板上市公司中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隐患,值得创业板汲取经验。
中小板一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机制薄弱,在法人治理和内控建设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小板少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业绩增长不持续。少数公司从上市开始就出现技术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慢,市场拓展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核心竞争力缺乏,募集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业绩增长难以持续。
在并购扩张中,中小板公司存在着投资失败和管理失控的风险。一些公司上市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复杂程度成倍增加,对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中小板公司大多是细分行业的龙头,有一定的市场瓶颈,在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进行行业整合或跨行业投资,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进行产业转型。在此过程中,面临着投资失败,管理失控等突出风险。
客观来说,中小板公司盘子小,易被操纵。由于企业规模特点所决定,在交易过程中,特别是在上市首日,股价极易被关联交易,短线大户交易操纵。
正是上述中小板的监管实践为深交所提供了宝贵的可以用于创业板的经验,陈东征分析称。
直面创业板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
创业板开板之前,各方人士既冀望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扩大发展空间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同时也已经对创业板风险有所担忧。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创业板开板仪式上也指出,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已超过50倍,且多为中小企业,公司规模较小,投资者面临的上市企业经营风险、诚信风险、股价波动风险都可能高于主板市场。
他认为,上市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自身素质,努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以不辜负投资者的期望,各方面都要积极配合证监部门严密监控风险,坚决杜绝创业板的过度炒作与股价操纵行为,及时纠正市场异常,及时稽查和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陈东征也表示,虽然中小板的实践使深交所对中国多层次市场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创业板作为一个全新的板块,除了自身固有的风险特点外,中小板中的一些风险隐患在一定条件下,在创业板中可能会进一步凸显和放大。
陈东征分析了创业板的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比如目前创业板发行市盈率较高,募集资金超计划,以及首日可能出现的爆炒都是深交所面临的现实风险。尤其是企业上市后,是否能够适应新环境,持续保持高增长,公司治理结构能否真正完善,能否真正有效遏制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也都是创业板市场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和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都为创新型、科技型、高成长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首批报审的企业充分地体现出了创业企业创新和高科技、高成长的优良素质。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是由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企业家所创办的。
创业板十年来得到了投资者的望穿秋水式期待,加上28家公司属于精挑细选型,首日挂牌自然也没能避免爆炒,10月30日挂牌当天收盘时,28只个股算术平均涨幅为106%,金亚科技(300028.SZ)涨幅最高,达到209.73%。交易所数据显示,爆炒过后,28只股票平均市盈率达到了111倍。
根据深交所向CBN提供的28家企业首日挂牌交易数据,97%的交易量为散户买入。保荐这28家首批创业板企业之一的一位投行人士对CBN表示:“我已经为爆炒而瞠目结舌了,不得不慨叹这一次又是人民创造了历史。”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陈东征此前强调:“都需要付出成长的代价,特别是作为高风险资本市场中的创业板市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环境中,要打造出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需要全社会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创业板将实行严格的直接退市制度,陈东征亦特别提醒投资者,广大中小投资者对此必须有充分的风险意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交所将充分总结中小板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危机意识。
深交所在创建创业板市场中,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陈东征在开板仪式上向广大来宾重申:“深交所真诚地欢迎各界,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和业内,以及新闻媒体的全方位监督,我们将在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继续抓好中小板建设的同时,确保创业板市场平稳起步,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之路,为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之路,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之路不遗余力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