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宾塞·约翰逊:_东方诵经声让我感到灵魂被洗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6日 04:14  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中国青年的精神现实是我最关心的,他们在复制美国青年曾经走的路,这样做的结果会丢失东方特有的价值,比如‘仁爱’思想,比如对自己的诚实”

  苏娅

  

  11月,畅销书作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公共管理中心顾问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携新书《峰与谷》造访北京,这是继《谁动了我的奶酪?》 (下称《奶酪》)、《一分钟经理人》等著作之后,约翰逊又一本关于人的内心修炼、人与社会关系的力作。

  11月12日,约翰逊探访坐落于北京南城的著名禅宗寺院——法源寺。下午4时,恰逢院内僧侣的晚课时间,日暮时分,古刹上空诵经声回荡,好奇心使然,约翰逊悄然无声地加入僧侣的诵唱,虔心静祷。这位来自西方的学者表现出对东方文化精神寻求的巨大热情,近半年来游历东南亚诸国,辗转来到中国,试图透过对于东方文化的修习,突破自身来自西方文化教育的思维定势。“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万千事物的变化之中,生而为人所应当探求的真理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贯穿从《奶酪》到《峰与谷》的写作。

  接受CBN记者专访时,约翰逊坦承东方文化对于他人生的影响——不仅涉及人生观、思维方式,同时渗透他写作所习惯的“寓言体”方法。约翰逊如是省察自己的经历:“按照西方人的观念,我们必须去制造事件,控制它们,用征服的方式建立自身价值。当我年轻的时候接触到中国的传统书籍,发现我们还可以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生,可以与它们共处,又在它之外。”如此,约翰逊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之间思考和写作,然后弃舟弃履,把西方的生存智慧与东方的处世哲学融会贯通,写作了《奶酪》、《一分钟经理人》、《峰与谷》等思想读本。

  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生

  CBN:第一次到中国,中国的哪些事物让你印象深刻?

  约翰逊:第一和第二个印象很是糟糕,一个是空气污染,一个是交通问题。飞机降落的时候,我看到空气条件那么坏,在惊叹中国的发展的同时,又担心这个国家发展会将他们带到什么地方去?接下来是交通问题。站在长安街上我看到了我朋友的《中国大趋势》里关于中国变化的现实图景,让人惊叹。

  接下来的几天,我接触到一些中国人,为他们的热情和专注所感染。我在一个中学做讲座,结束的时候,一个小女孩递给我一张纸条,纸条上的话让我吃惊,她问我——“你认为幸福是暂时的吗?它是一个寻求的过程,还是一个终点?”这样一个需要长时间思考才能问出的问题出自一个小女孩之口,让我感到这是一群觉醒的人,他们的专注和热情让中国在短短时间内发生了惊人变化,越跟他们接近,就越让我忽视前面那两个糟糕的印象。

  CBN:刚才在法源寺,我看到你跪在蒲团上,跟随庙里的师父诵经。在这样一个行为中,你在寻求什么?

  约翰逊:我想感受他们的感受。

  CBN:感受到什么了?

  约翰逊:诵经声让我感到某种平静,我知道他们的灵魂被洗礼过了。

  CBN:你似乎对东方文化兴趣很深,因为我从你的书中读到很多跟中国的“道家”、“儒家”和东方佛教文化相通的信息,你甚至直接引用宋词。

  约翰逊:我的朋友告诉我,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你们的家都很富有诗意,包括你们的言行,这些都吸引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爸跟我讲中国的故事,也读一些“道家”、“儒家”和佛教的书籍,我知道它们之间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我也找一些相通之处。中国人说话和思考的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这样的方式让我感到平静。

  年轻的时候,按照西方人的观点,我们应该去制造更多的事情,征服它,掌控它,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感到无力,40岁之前,我并不成功,我也在竭尽全力地做事,在挪威的生活经历是我人生的低谷,非常穷,不符合父母的期望,我于是开始自问:人生之中,什么是真实的?是成功吗?可是我看到很多成功者的故事并不平静,并不幸福。就像哈姆雷特陷入他的自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我们未必要去征服什么、制造什么,还可以让事情顺其自然的发生,与这些事情共存,又处于它之外。这是东方智慧给我的启发,在这之中,我的那些自问虽然依然无解,却并不让我恐惧,而是很平静地面对这种真实,但是以西方人的观点看,无解就会带来恐惧。但我们可以和神秘的处境共处。

  CBN:在寻求的过程中,发现的最大真相是什么?

  约翰逊:东方佛教认为,这是一个造作的世界,而非真实的世界。这是我喜欢佛教的地方。一切都转瞬即逝,有起有落,如果不知道这个真相,面对变化就会陷入一种恐惧。

  中国人讲“万法皆由心生”,如果认识到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我生病了,我会想为什么不能享受这个状态呢?但人的情感和内心让我们变得非常复杂,情感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状态,有时我们对于生活有太多预设,我们幻想生活得简单一些,但又抱有各式各样的预设,是非常矛盾的。

  追逐和竞争只是一场游戏

  CBN:《奶酪》目前的全球销量是2600万册,让思想畅销是很困难的事,并且还要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你是怎么做到的?

  约翰逊:这里面有我自身对于人生的困惑,我经历人生的起落,并于其中寻求解答。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自然地想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又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之中是否有相通的地方,一些最基本的价值、亘古不变的东西。

  但是当医生的经历又告诉我一个道理,在医学院时期我发现大部分人根本不愿意遵从别人的意见,所以我不想说教,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想我思考和写作的内容很多人都思考过、写过,但我写得比较短小,不会花很多时间就能看的书,并且我始终对于人、人的处境有所关注。面向自身,把眼光从面向外界的征服中收回来,发现反而比以前做得成功。

  CBN:曾经为西方人所推崇的“征服”、“掌控”和“成功”以及与之相应的价值观正在成为中国的现实,我们被一种对于成功的向往绑架了,地位和名望成为衡量生活意义的指标,你对于这样一种状态中的中国青年有何寄语?

  约翰逊:对于中国青年的精神现实是我最关心的,他们在复制美国青年曾经走的路,这样做的结果会丢失东方特有的价值,比如“仁爱”思想,比如对自己的诚实。

  的确,追逐和竞争总是让人感到刺激,这中间有快感,因为它只是一场游戏,游戏的特征就是带来快感,但同时也会很快厌倦。我们需要寻求在变化之中,一些始终没有改变的生活,来支撑厌倦之后的更长的生活。

  在越南我拜访了一位90岁的智者,他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尊平衡感极好的手的雕塑,而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最大特质就是平衡,物质世界与精神、个人与环境、社会与人生的平衡关系,这个挑战对于中国很大,也很重要。如果他们能够实现这种平衡,更多地关注人,就有可能发展出对人类文明有推动作用的社会范型。

  CBN:如何评价中国的价值重建?

  约翰逊:前面谈到,如果中国社会能够很好地平衡发展与恒定价值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关注人,而中国人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就有可能在未来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我想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25年前的美国,政党和政治派别还没有今天这么明显、竞争还不那么强烈,但是现在他们在此消彼长的斗争中消耗了能量,我们的发展变得缓慢,社会丧失了一定活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