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
呼啸的狂风,明媚的阳光,废弃的秸秆……这些随处可见乃至让人觉得“无用”的东西,都可以被转化为能源,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绵绵不绝的动力。
相比传统的化石能源,新能源目前所占的比重仍偏低,但发展势头迅猛,前景不可估量。在资本市场上,凡沾上“新能源”概念的股票,往往会成为投资界的宠儿。毫无疑问,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化已经起步,在未来的“新立国之本”中,新能源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而放眼全球,在新能源技术和运用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从市场应用空间上分析,中国更是具有领先其他国家的无穷潜力。
在光伏领域,目前中国是光伏电池生产第一大国,诞生了一大批如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国在制造领域的比较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今年以来,政策“暖风”频吹,补贴措施纷纷出台,各地建设光伏电站的热情此起彼伏,一旦发电能力上了规模,与国内产能达到某种平衡,中国的光伏产业将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与光伏相比,风力发电更为成熟,主要是国家出台了价格补贴措施,风力发电能够顺利并网,所以装机容量呈加速度发展,目前我国的风电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和广东。影响风电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季节性因素,枯风季节风机发电能力减弱,对智能电网的配套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二是风机制造领域出现产能过剩,谁都看好这块“蛋糕”,各路资金蜂拥而来,每个人的理性行为,结果演绎出了集体不理性。
生物质能在中国最具推广价值,因为中国有广袤的土地,庄稼收割后遗留的秸秆,可以发电,生产出“清洁能源”。在各地纷纷关停小火电之后,秸秆电厂是最好的替代。此外,玉米、高粱、麻风树等,可以提炼生物柴油,体量庞大的央企“先下手为强”,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纷纷启动了示范项目。
此外,地热能、核能、氢能、海洋能也被认为是新能源而潜力无穷,在此不一一论述。
推广新能源的关键在于“成本”二字。新能源产业运营成本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规模化程度不够,市场体系尚未成型,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所以,中国新能源的未来成长,特别有赖于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搀扶,包括税收扶持、金融支持、价格支持等等。
新能源,新立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