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极端天气将越来越多 亟待建气候变化防御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3日 04:36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程刚

  “人们应该认识到,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越来越多,发生的频率会更高,我们需要做好准备,主动适应这一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陈洪波博士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

  作为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委员会成员,陈洪波的研究关注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在他看来,眼下这波“突如其来”的大范围暴雪冻雨天气,正是一次极端天气事件。

  11月9日以来,从宁夏到山东,从内蒙古到湖北,大范围出现大到暴雪天气。受灾地区房屋受损、电力中断、道路被阻,高速公路变成停车场,机场旅客滞留,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

  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原中央气象台台长李小泉表示,11月份即出现这样大范围的降雪,而且连续出现,历史上确实不多见。

  正常年份,秋末冬初,华北地区干燥少降雨。今年的反常情形源于东边的太平洋。“如果偏东气流很强盛,就会有大量的水汽从东面输出来,同时南方高压气流减弱,水汽就比较充沛,为这次北方降雪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而最近西边来了冷空气,冷暖空气的汇合形成一个很好的动力条件,形成气流抬升,因此就出现大范围降雪。”李小泉说。

  尽管目前人类的科学认识水平尚无法完全断言这到底与全球气候变暖存在何种具体关系,但陈洪波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像这样的极端天气事件势必越来越多,发生的频率将越来越高,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导致的危害也更大。

  英国哈德莱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06年到2015年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其中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显示,过去50年中,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强降水、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预计今后这种极端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评估数据显示,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每年受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余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2000多亿元。“不能说所有这些损失都是气候变化造成的,但气候变化无疑增加了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害程度。”陈洪波说。

  气象事业不可能产业化

  陈洪波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首先需要人们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足够的认识,并应采取切实措施,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绿色经济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剧烈程度。但这涉及错综复杂的国家和地区利益调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人类现有的科学知识无法完全掌握并预测气候变化时,需要人们主动建立起防御体系,去适应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在这个防御体系中,首先应该加强的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海坝、河道防洪设施等。其次是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商品储备、物流应急等。将来,包括各种气候保险、对冲基金等金融工具都可能建立起来。

  “但有些灾害,比如大范围冰雪灾害,即便准确预测到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其破坏力。”陈洪波表示,中国应该尽快建立起巨灾保险体系。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凸显出巨灾保险体系缺失之痛。

  陈洪波目前正参与一个中国、英国和瑞士三国合作项目,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

  近年来,以提供天气预测信息为主的“气象经济”已有所发展,上海等地已出现专门的中介机构,提供有偿气象信息服务,帮助客户趋利避害。在气象界,有一条流传甚广的德尔菲定律,指出气象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大致为1∶98,即企业在气象信息上投入1元,就可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不过,国家气象局有关负责人此前强调,气象服务的性质为公共产品,带有强烈的公益属性,未来一段时间,气象事业不会也不可能产业化。但将来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气象服务中的某些方面有可能形成气象信息产业。

  “针对公众的基本气象服务当然应该坚持公益性,免费提供,但一些独特的气象服务需求,是应该允许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的。这部分需求如果全部免费提供,反而不经济。”陈洪波说。未来中国商业气象服务将适时、适度、逐步地开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