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高考的角度想想格力废标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0日 18:05  中国财经报

  子桓

  “政府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格力废标案法院判决未果,而政府采购却早已被草率地“株连九族”了。

  笔者不免质疑:假设在格力废标案中,排名第二的企业报价比格力低,或者与格力公司报价基本相似,那么当格力失去中标资格后第二名中标,还会有如此的非议吗?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政府采购制度又何罪之有?

  本案中的价格反差固然让人觉得刺眼,可单纯纠缠于价格问题而忽略了对案件本身的探究,这似乎有一叶障目之嫌。从相关报道来看,本案的焦点不在价格,而在于格力投标的那一款型号是否能满足采购人的实质性要求。满足与否姑且存而不论,先讲一个高考的故事:

  有一个高中生,平时学习特别好,恰恰在高考时因为马虎,将一道平时做100遍都不会错的题目答错了,那么,即使全校的师生都能证明他会答这道题,也不可能改变分数,因为这样就违反了高考的评分制度,也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与高考极其相似,一个企业,不论规模多大,如果因为其所投产品型号没有响应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不取消其中标资格才是违法的,才是不公平的。

  简单地说,招标文件就是告诉卖者“我要买什么东西”,投标文件就是要告诉买者“我要卖给你什么东西。”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和供应商是平等的民事主体,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采购人有两个渠道:一是制定采购需求;二是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核验。供应商也有两个渠道:一是如果采购人实质性条款设置不合理,供应商可以提出质疑,要求采购人修改;二是如果对质疑答复不满意,可以向财政部门提起投诉。如果供应商没有质疑就参与了投标,就等于认可了采购人的需求,也就必须承担未响应实质性条款的后果。

  以买水杯为例,采购人想买新的玻璃水杯,那么,实质性条款就是:一、材质是玻璃;二、用途是喝水;三、还得是新的。如果供应商认为采购人没有必要非买新的水杯,可以在招标开始前对采购需求进行质疑。如果没有质疑,而直接提供了一个新的塑料杯,或者一个旧的玻璃水杯,采购人当然可以拒绝。换做我们老百姓,不管对方是家乐福还是街边的一元店,明明有玻璃杯却非拿出一个塑料杯,我们也会拒绝。

  也许有人会问,如何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保护像格力这样的知名企业呢?还是以高考为例,我们姑且把格力当作一个三好学生。众所周知,在高考开始前,三好学生会预先得到5分的高考加分。但是,一旦高考开始,面对同一张考卷,不管你是三好学生还是普通学生,大家就都是平等的,因为分已经加过了。同样的道理,在政府采购中,具备良好的履约能力和信誉的企业都会在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获取一定的“加分”,分加过之后,所有参加投标的企业就都是平等的。此后,不管是什么企业,只要专家认定该企业没响应实质性条款,就不能接受其投标。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政府采购所采用的招投标程序,与世界各发达国家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程序上是基本一致的,包括密封投标、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评审等,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保障充分竞争的程序。中标结果出来后,供应商不满,可以提出质疑投诉;采购人不满,可以提请监督检查,各方都有合法的渠道去维护自身利益。

  那么,回到本案,如果制度没错,为什么还会贵出400多万元呢?我想问题主要是本项目没有形成充分的价格竞争。招标投标的生命力,在于引入充分的竞争,而充分竞争的前提有两个:一是信息对称,企业能及时知道政府要买东西;二是企业愿意来参与投标。我们国家目前有4级招标采购体系,中央一级、省一级、地市一级、区县一级,采购规模也是依次变小。本案的采购人就是区县一级的医院,很多企业因缺乏获得相应信息的渠道,对区县级的政府采购项目关注不够,或者因为生产计划安排和售后服务网点分布等原因未参加投标,都有可能导致无法形成充分的竞争,也就难以在较低价位形成密集的报价区间,从而导致本项目顺序中标的第二名价格高出第一名较多的现象。

  2008年,国家某部委采购一批电脑,因竞争充分,某国内知名品牌以2500元一台的价格中标,而其成本为4000元,当时市场价格为6000元。诸如此类的案例比比皆是,有据可查,若非如此,政府采购何以从实施之时起到今日累计节约3000亿元?

  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定是非。制度有瑕疵,就去完善制度,权利受侵害就去打官司,武断地说些买对了买错了的话,如果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就没意思了,毕竟不是娱乐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