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痛并快乐成长——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生活探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 11:31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合肥11月9日电(记者 马姝瑞、周相吉)深秋的一个傍晚,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童宋村一块棉花田里,12岁的女孩郑如梦身背麻袋,赶着天黑前的最后一缕光亮,小手上下翻飞地摘着棉花。渐渐地,麻袋鼓了起来,郑如梦抿了抿嘴唇转过身,翻看了一下麻袋里的“劳动成果”,又掂了掂麻袋的重量,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满意地笑了……

      郑如梦是含山县2万名普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据了解,目前安徽全省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已经超过1000万,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个和小如梦一样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一般由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代管”,有的甚至不得不像郑如梦一样要帮着大人干家务、干农活。好在安徽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注意到留守儿童问题,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必要的关心和爱护。

      国际儿童日来临前,记者走进乡村,探访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等情况。

      “我还是想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不过年也能见到他们就好了!”郑如梦告诉记者的心思透露出留守儿童的共同心声。

      尽管在成长中渐渐养成了坚强、自立的性格,但父母亲情的缺失、难以排除的孤独感,还是当前留守儿童监护教育中面临的最严峻考验。全国妇联关于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就显示,缺少照顾、缺少保护、缺少亲情、缺少指导、缺少关怀,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长期面临的问题。

      怎么才能让这些被迫留守在家中的孩子们有一个不孤独的童年,和一个时时刻刻“有人应声”的热闹之家?在安徽农村,诸多有益的尝试正在进行。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这里常年在外务工的有7万多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有留守儿童7603人,占学生总数22.4%,其中小学生4410人。

      7年前,泾县退休干部王直创办了面向留守儿童的助教中心,对留守儿童集中供养托教,1100人次的留守儿童已在助教中心生活、学习。

      “这儿和家里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人多!想聊天儿随时有人跟我说话,想玩耍时小伙伴们那么多,有什么不愉快马上就告诉老师。每天吃饭、上学、放学、自习、睡觉,哪怕是洗衣服、上厕所,不管我做任何事都有好多老师和小朋友在身边,特别好!”生活在泾县王直助教中心的12岁小女孩董知瑜对集体生活的喜爱溢于言表。

      看着12岁的小知瑜快乐的样子,人们不会想到,这个小姑娘在过去的时光里,曾经历了母亲突然病故,父亲为了支撑全家生活而常年外出打工对她疏于照顾的“不幸”。

      孤独的童年从进入助教中心开始有了转变,原本不爱说话的小知瑜在一大群伙伴的感染下,开始跳舞、运动、结交要好的小朋友,还喜爱上了演讲。在今年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小知瑜代表助教中心的小朋友们再次拿起了演讲稿。声情并茂地表演和稚嫩的童声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大地激发了她的自信。

      事实上,不止是王直助教中心,在安徽农村基层,一大批热心人士进行留守儿童助教模式的尝试。泾县孤峰中学原校长退休后办起了“助教家庭”,接纳了40多名中小学生住宿就读;退休教师柳竹英在本村办学前班、辅导班接纳了20多名留守儿童;昌桥乡的建筑队长王昆仑兴建德育教育中心,聘请教师专门辅导留守初中生100多名。这些社会力量参与助教活动,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做了有益的补充。

      在采访中,基层教育工作者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纷纷表示,留守儿童的实际教育情况是“上学的比不上学的好、上课比不上课时好”。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以及留守中小学生课余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这些留守孩子教育面临的两项关键难题。

      “我们调研了解到,除了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外,大多数留守儿童课余和假期时间都是在电视机前消磨掉的,精神生活、文体活动匮乏。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更‘落单’,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学龄前的孩子送到一年级‘常年’就读。”含山县团委书记郭传保说,“从2008年1月开始,我们便编制了这一‘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项目,建成了15个‘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失衡。”

      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里,这些“家长”为孩子提供了固定的学习、生活、娱乐场所,让他们不上学、不上课的时候也有一个好去处。

      含山县78岁的欧澄裁是安徽省三大儿歌作家之一,也是含山县仙踪镇大欧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家长”。

      “每到周末和假期,附近村子的小孩子们便结队到我家来,朗诵儿歌、看动画片、做游戏、下棋、打球,这已经是留守儿童之家的固定活动。”结合儿歌作家的特殊身份,欧澄裁在自己的家里为留守儿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记者看到,在欧澄裁家设立的这一“留守未成年人之家”里,球类、棋类、电视、图书等物品一应俱全,每日的活动内容包括诵读儿歌、看经典动画片、体育活动等。

      11岁的潘宗亮腼腆地说:“在家只有一个人,玩不起来。在这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意思多了!”在他的身边,有一群小伙伴环绕着,其中有几个才四五岁的“小小朋友”。“他们还需要我照顾呢!”小宗亮摆出一副“大哥哥”的样子自豪地说。

      郭传保告诉记者,含山县不久将在已有的15家“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既注重扩大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覆盖面,又加强建设管理,真正发挥“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我们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留守儿童会成长得更健康、更自信、更快乐!”郭传保说。

  贵州黔东南为留守儿童招募“代理家长”

      新华社贵阳11月9日电(记者 娄辰)9岁的苗族女孩杨雪梅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二小二年级的学生。她有两个父亲:一个亲生父亲,一个“代理父亲”。她的亲生父亲杨玉军到浙江打工8年了,母亲也外出打工6年。杨玉军夫妇每年只回家一次,杨雪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由“代理父亲”负责。

      据黔东南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今年3月公布的全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像杨雪梅这样的“留守儿童”,全州有22.2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5%。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抚慰,且代理监护人大多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的祖辈亲属,监管难以到位,带来一系列问题。

      为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贵州省黔东南州从今年5月起,面向社会公开为留守儿童招募“代理家长”,从生活、学习、思想教育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

      据黔东南州团委职员服务部副主任文佳宏介绍,“代理家长”可为个人、家庭,也可为单位、组织、协会等,其中心理医生或有辅导经验的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共青团干部、在职教师、教育子女有成功经验的家长优先考虑,可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多帮多等方式灵活与留守儿童结对。结对成功后,“代理家长”将履行家长的部分职能,在思想、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对结对的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包括逢年过节、儿童生日和孩子见面,每个月和孩子通电话、写信、见面、谈心、探望等内容。

      杨雪梅在这次公开招募活动中找到了贵州省农业机电学校教师刘辉作为“代理家长”。刘辉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一点帮助,“是我应尽的义务”。

      杨雪梅58岁的奶奶说,孩子脾气不好,“不听话,倔得很。有了‘代理家长’之后,好多了”。

      文佳宏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州已公开招募到600多名“代理家长”,同1000多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

      “这项工作还将开展下去,并会总结以前的经验,争取把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成长的环境。”文佳宏说。

  农民工子女:渴望拉近与城市的距离

      新华社广州11月9日电(记者 赖少芬)11岁的刘睿从四川老家转学到广州大道南小学后,已经在广州生活了3年多了,渐渐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我觉得自己是广州市民,唯一不同的是我还不会说粤语。”刘睿说。

      刘睿的父亲在东莞打工,母亲在广州开一家小店,平时很晚才回家。懂事的刘睿经常在放学后到市场买菜,淘米下锅后,等母亲回家炒菜。“现在物价太高了,我希望油价、菜价、肉价都能便宜一点,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刘睿说。

      升学的压力给正在上六年级的刘睿带来了很大烦恼。“我的数学成绩不好,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刘睿说,但她的硬笔书法不错,还曾经拿过奖,希望这个特长能为自己加分,最好也不用因为外地户口而交借读费,为家里省下一笔费用。

      对于外地学生在广州读书要交借读费和学杂费,刘睿一直觉得“不公平”,这也是让她感到和这个城市还有距离的原因。“新学期发书的时候,本地同学的书上印着‘本书由政府免费提供’,但我们的书却要自己交钱。外地学生跟本地学生还是不一样,如果能一样对待就好了。”刘睿说。

      到广州读书后,刘睿已经很少回四川老家,只是偶尔回去看看爷爷奶奶。刘睿说:“广州的空气没有我们老家好,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里。我想以后我都会留在广州,希望能快点学会说流利的粤语,使自己更像一个广州人。”

      除了学会说粤语,刘睿心里还有一个“遥远的梦想”,她希望以后在广州能有一个固定的家。“我们总是在找更便宜的房子,今年就已经搬了两次家。”刘睿说,“我很想有一个自己的家,不用老是搬,最好离学校近一点。这样我不用走太远的路,又可以省下坐车的钱。”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