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财经》:联想与钱俱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6日 17:06  《新财经》

  文/本刊记者 王雨佳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的“蜜月”期未过,业绩就开始步步下滑,出现巨额亏损。2009年3月,柳传志重出江湖;9月,联想的股权结构变更。柳传志再次出山,将带领联想走向何方

  2009年9月8日,泛海集团买下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科控股”)转让的联想控股29%股份,成为联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在这次转让后,国科控股在联想控股的股份剩下36%,仍是联想控股的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表示,这宗交易是为了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然后打造一个长效激励机制,使公司的结构更适合市场。对于这宗交易,有人评论为是“国退民进”,“联想变身民营企业”。

  不久前,联想集团公布2008~2009财年财报,数据显示,联想2008年营业收入149亿美元,同比下滑8.9%,亏损2.26亿美元。

  在联想集团面临成立二十五年来最大的一次亏损之时,母公司联想控股发生了如此大规模的股权变动。这一切,似乎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事实上,就各方面而言,联想都走到了一个岔路口。柳传志从年初就开始宣传的“战略转型”,也渐渐浮出水面。

  危险的资金链

  在某著名网站的调查中,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国科控股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卖联想控股股权,是在“卖血救联想”。然而,国科控股一再表示,出售联想股权,只是中科院将旗下“企业股权社会化计划”的一部分,联想资金充裕,一切正常。事实上,虽然柳传志从来都说联想有钱,但自2008年底开始,联想控股及旗下联想集团的资金状况,一直备受质疑。

  2008年10月29日,联想控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欲以6.315亿元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石药集团100%的股份。上述股权,是其2007年6月以8.7亿元收购,并且承诺,未来五年,将对石药集团投资50亿元。仅仅一年之后,联想控股就急欲将此股权出售,高买低卖,损失达2.4亿元。2009年8月底到9月初,在不足一个月时间里,联想集团两次减持金山软件股票,合计894.3万股,套现 8048.44万港元。

  联想集团2008~2009财年的财报也证实了这一点。从盈利而言,联想2009财年的税前盈利比上年减少了约7亿美元。但是,现金流却减少了11亿美元,相差4亿美元,流动资金明显减少。流动资金的减少,是否意味着联想的库存商品、应收款在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盈利和现金流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联想高管们的薪酬却集体“大跃进”,现任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这一财年拿到了720万美元的年薪,比上一财年增长43%,其中,奖金299万美元,增长176%。离任的前首席执行官阿梅里奥,总薪酬高达1760万美元,增长54%,奖金399万美元,增长达到令人咋舌的299%。

  在一个亏损财年,企业高管却依然可以安稳拿高薪,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

  联想的隐患

  作为联想控股旗下最重要、也是最知名的企业,联想集团在过去的一年里,没有给联想控股作出多少贡献。

  2009年3月,柳传志重新担任联想董事长时放出话来:“这次危机最终一定会引导联想进行战略转型。有人说,我是为了股市唱高调。但是,如果三年以后真的让我说着了,真是战略转折点,到时候别说我是蒙的。”他表示,联想对电脑行业了如指掌,能够制定正确的战略,也懂企业管理之道,有能力杀出重围。

  作为中国PC行业的龙头老大,联想手里的确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响应速度超过惠普和戴尔的供应链。在过去几年里,就是靠着这条黄金供应链,联想成功化解了很多危机。但柳传志重掌帅印之后却表示,联想的一个很大问题,是流程过于烦琐,供应链效率低下。

  2009年,经过年初一系列渠道、供应链等改革,联想的努力初见成效。柳传志用“着实令人鼓舞”来形容2009年的一季报。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由上季度的2.64亿美元大幅收窄至1600万美元,好于市场预期。杨元庆比柳传志还要乐观,他表示,公司力争在今年第二季度扭亏为盈。杨元庆还将联想亏损收窄的原因归为三点:中国市场的增长、在新兴市场复制联想中国模式初步成功,以及重组所节省的费用。

  实际上,在几个月的调整中,联想重新将中国市场作为“大本营”。在家电下乡等政策影响下,中国IT市场发展的势头明显好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一季度,联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提升了0.3个百分点至28.6%,总销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中国区销售额占集团全球销售额的比例,也从刚收购IBM电脑业务时的不到40%,提升到现在的48%。

  然而,联想的隐患也在于此。

  2001年前后,联想已经占有了中国电脑市场30%的市场份额,杨元庆当时提出了“天花板”一说,他认为,在中国继续推高PC的市场份额,会付出很大代价,收益却十分有限,公司必须调整战略。于是,2001年联想提出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方针,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三年之后,多元化一败涂地。

  2003年,在本土遭遇增长瓶颈之后,联想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希望让海外市场“撬动”一个新的联想。据柳传志说,当时联想内部对于并购的分歧很大,中科院方面的股东坚决反对,认为“蛇吞象”风险太大,杨元庆则强烈坚持。在柳传志的支持下,并购决议最终通过。随后,联想的总部迁到了纽约,一度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PC厂商。现在,联想不敌宏基,排位下滑到第四位。2009年第一季度,联想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持续不振,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

  上世纪90年代初,联想在中国市场战胜了惠普、IBM等国际巨头,因为对方在中国水土不服,远程指挥不力,而联想比对手的成本更低、更熟悉中国,能最大限度发挥供应链和渠道优势。如今,联想在欧美市场扮演着“外来者”的角色,其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无法在海外继续复制“中国模式”,其艰难可想而知。柳传志也承认,中西方团队的融合仍然困难重重,“在这四年之中,由于工作方法的不同,业务处理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使公司战略制定不清晰,执行能力大幅度减弱。”目前,“联想的员工士气不高,尤其是西方团队。”

  曾经的担心如今变成了现实。事实上,联想花十几亿美元买来IBM的PC部门,不仅仅是他们期待获得的品牌和管理理念,还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数以万计的员工,以及庞大的产能。在全球IT市场缩水的情况下,收购的资产如同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联想的肩上,重得让联想已经开始喘不过气来。

  在“走出去”战略陷入泥沼后,联想又马上实施“打回来”战略,希望靠从中国市场赚的钱支撑目前的局面,继续扛着海外市场这个大包袱。但是,联想在中国市场赚来的是人民币,在欧美市场产生的亏损,则是用美元来计价,个中风险不言自明。回望中国市场,情况也并不乐观,联想的改革虽然提升了市场份额,但集团的整体毛利率却下降了好几个百分点,似乎有“用利润换市场”之嫌。

  柳传志另辟蹊径

  柳传志创业二十五年后,在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之后的演讲中,仍然要先向听众解释“联想”系列企业之间的关系: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大股东,占45%的股份,而联想控股的大股东则是国科控股。在人们的印象里,“联想”意味着一个造电脑的公司,殊不知,这个“联想”背后的“母亲”联想控股,手伸得更长,做投资、还做房地产。今年9月,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未来两年,在联想控股的利润之中,联想集团只贡献四成左右,电脑业务已经不是联想控股最重要的摇钱树了。

  在这一次的股权转让中,联想控股对新股东开出的条件近乎苛刻:受让企业成立须满二十年,注册资本不低于40亿元,2008年度审计后的资产总额不低于350亿元,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且近三年的净利润不少于8亿元。受让企业还要在金融、能源和房地产三个领域平均至少有20亿元的投资,且至少在一个领域拥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最终,柳传志选择了的中国泛海。中国泛海掌门人卢志强,在业内有“资本猎手”之称,除了主营业务房地产外,还拥有民生银行、民生证券、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股权。卢志强本人还于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可谓“红顶商人”。在金融和地产等领域,泛海比联想更有经验,但是,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泛海的产业主要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跟联想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柳传志选择泛海,似乎意味着他意图将联想控股带向另一条路。

  早在九年前,柳传志就开始慢慢淡出联想集团,进入投资领域。柳传志说,自己这几年在投资领域“应该讲做得很成功”。他的解释是,一方面,他要放手,培养杨元庆挑大梁;另一方面,除了投资赚钱之外,他真正想做的是,“一边投着钱,一边拿着我的管理理念上去用”,通过投资证明他的一些理想。

  事实上,进入投资领域时,柳传志已经56岁,除了辛苦打拼二十五年创立的联想集团,他拥有的最大财富之一,是多年的商海沉浮积累下来的关系。联想集团很难再造,但是,通过资金和人脉,他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最初,柳传志投的项目多与IT相关,近年来,他开始慢慢进入一些高回报领域,正朝着投资家的方向前进。

  但是,柳传志“淡出”没几年,联想就并购了IBM的PC业务。今天看来,正是这桩曾被人们广泛称颂的并购业务,造成了联想如今的危机。联想集团有麻烦,柳传志当然不会放手不管,所以,仍以65岁高龄复出,再度出任董事长。同时,他为联想又铺了一条路,那就是金融、能源、房地产等投资业务。这些领域,投入回报十分丰厚,是投资公司最渴望进入的领域,这种“战略转型”,前途应该是光明的。

  记者观察

  自2001年,联想在中国市场占有了30%的市场份额之后,联想就一直希望“战略转型”,找到新的增长点。然而,从多元化到“走出去”,如今又“打回来”,联想一直步履蹒跚,再也没有复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年营业额增长100%的盛况。

  自2001年,联想就很清楚,单纯靠PC业务,无法真正做大做强。PC制造业的利润已经薄如刀刃,况且,前边还有惠普、戴尔等强劲的国际对手。即使如此,柳传志的理想仍然是,“联想不是一个一般的公司,我希望将来的联想能够成为一个百年老店,同时能够有大的吨位。既然并购了就不能做老三、老四,我们要在这个行业里边有突出的地位,希望能够坐到第一的位置上去。”

  希望总是美妙的。联想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并购IBM的 PC业务后,并没有使联想从产业链的低端(制造)向高端(IT服务)转移,反而给联想增加了一个大包袱。

  同为尝试海外并购“吃螃蟹的人”,TCL的李东生最终选择壮士断腕,对欧洲业务进行破产清算,算是躲过了一劫。

  回头再看联想,起码在现阶段,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放弃IBM的PC业务。柳传志一方面坚守PC阵地,另一方面又在投资领域另起炉灶。孰轻孰重,不知柳传志心中是否有底。

  联想的未来,让人看不清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