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庆圆
星湖科技 苦熬数载盼来业绩回归
2009年,刚刚换了新东家的星湖科技(600866)不断给投资者制造着惊喜:272.89%、291.15%、327.72%,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节节升高;股价更是从年初的3.42元涨到了12.30元,多家基金公司和券商纷纷来到公司实地调研。而这一切,都始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呈味核苷酸价格上涨。
主要应用于味精、酱油等调味品的呈味核苷酸,是食品行业中一个很小的细分领域,但却是星湖科技的命脉所在,公司已成为与韩国希杰、日本味之素等鼎立的全球主要生产商之一。由于国外厂商的倾销,国内呈味核苷酸价格被压制在很低的水平,而且这一压就是7年,期间,星湖只能处于微利状态。
今年3月底,星湖科技向商务部正式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申请。这点燃了呈味核苷酸在国内市场快速上涨的导火索。公司现在业绩的增长主要就是得益于该产品的价升量增。据了解,呈味核苷酸在国内的报价从2008年上半年的每吨8万到9万元上涨到了如今的17万;由于实施了技改,同原来的3000吨相比,星湖科技的产能也有了较大的增幅。公开数据显示,公司呈味核苷酸及其下游产品的毛利率在2008年上半年为18.69%,2008年末达到21.68%,2009年上半年则上升到39.96%。多家机构在研究报告中都对公司给予了“推荐”评级。
“迟到”的业绩上涨
靠生产味精起家的星湖科技目前主导产品有三大块:一是利巴韦林等生化药,二是呈味核苷酸等调味品,三是苏氨酸等饲料添加剂。其中,呈味核苷酸及其下游产品是公司的主要利润点。
“过去我们为了技改贷款约银行的人吃饭,人家都避而不见,今年却是多家银行主动来问我们是不是有贷款需求。”在星湖科技负责人看来,2009年是公司近几年来少有的“好年成”。翻看公司历年的年报可以发现,星湖科技一直业绩平平,但今年却出现了“井喷”。2006年公司净利润1917.90万元,2007年-13855.93万元,2008年2900.09万元,而2009年前9个月就实现净利8890.65万。如今,公司现金流充沛,1-9月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达到2.21亿元,同比增加202.57%。
守得云开见月明,公司如此的业绩表现正是得益于呈味核苷酸的价格“回归”。
公司高管一直回避谈呈味核苷酸的具体价格,只是表示现在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上。对于新增的3000吨产能,他也表示当前还在试产,没有满产。但从销售商的反馈来看,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已成不争的事实。
“现在星湖的是163元/公斤,希杰的是154,你如果要的量大,我们还不能保证有货供应。”电话另一端的宏晟源贸易公司杨经理一直催促记者赶快做决定,因为呈味核苷酸的价格现在是一个月一变,越涨越高。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家经销商处了解到,与2003年开始的低迷行情不同,呈味核苷酸的价格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出不断上涨的态势:2008年之前每吨维持在8万到9万元,2008年底涨到10至11万元,2009年上半年在13万元左右,今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上涨至17万元。“最近价格涨得特别厉害,而且还拿不到货。现在价格已经涨到每公斤170元了,不会降的,只有可能继续向上涨,现在不买,11月份估计又要调价了。”深圳远大实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表示,公司已经从事调味品销售多年,过去也遇到过供货紧张的情况,但是从来没有当前这么厉害过。
中投证券研究员余方升介绍,因为日、韩等国厂商向我国倾销,呈味核苷酸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常年低于国际价格。“国际价格这么多年一直在15万元左右,而国内2002年还在15万元的水平,但是2003年开始就降到了8万元左右,这明显是为了打压国内厂商,主要是针对星湖科技。”据介绍,作为调味品消费大国,今年呈味核苷酸在中国的销量为1.1万吨左右,占到全球五成以上,如何控制中国市场,早就是国际大厂谋划的事情。公司负责人也表示,“这一细分行业并不是某些跨国集团的主要利润点,他们完全可以用其他业务的盈利来弥补这一块的损失,不排除有企业利用规模优势来不计成本地打压竞争对手。”
余方升认为,市场价格长期遭受打压,严重制约了星湖科技的业绩表现,现在呈味核苷酸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是一种“理性回归”。
反倾销成价格“催化剂”
按照市场人士的理解,此次国内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商务部今年3月底对原产于印尼和泰国的呈味核苷酸反倾销调查。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内企业就提起过对原产于韩国和日本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并在2006年5月获得了商务部的支持。为了规避管制,韩国希杰和日本味之素分别在泰国、印尼建厂,继续向中国倾销,导致呈味核苷酸价格徘徊在成本线附近。
但是,此次反倾销的背景与4年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平安证券研究员廖万国表示,国内对呈味核苷酸的需求近年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4年间对该产品的需求几近翻倍。另一方面,虽然日、韩企业将生产线从其本国迁往印尼和泰国,但是由于技术等其他原因,其供货并不稳定。“印尼有6000吨产能,泰国8000吨,但是印尼的部分厂子一直不能正常供货。如果反倾销成功,短期内日、韩企业厂房再度迁址的可能性并不大。”他介绍,目前进口产品占国内呈味核苷酸销售的40%,如果征收30%的反倾销税,这部分供给必然受到打击,显然有利于星湖科技。
“事实上,国外厂商现在就已经有反映了,像希杰、味之素等品牌的国内销售价格从去年以来就不断上涨。”余方升认为,不排除目前提价是国外厂商为了应对反倾销调查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毕竟,如果在未来几个月呈味核苷酸一直保持这样高的水平,商务部也会重新考虑进行反倾销的必要性。但他同时表示,未来更可能的情况是国内价格逐步和国际接轨。“从2003年至今,长期的倾销并没有压垮星湖科技。反而是星湖在不断坚持下成为占全球25%产能的大厂,再继续倾销下去究竟还有没有意义,是国外厂商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且,本轮价格的上涨过程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反倾销调查申请更多的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最关键的地方,其实还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食品添加剂市场的逐步规范,这给我们这类正规企业提供了机遇。”星湖科技负责人介绍,现在食品行业实施了添加剂“溯源制”,即如果产品出现问题,要直接查到上游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这有力地打击了水货等不明渠道的货源。”余方升也表示,添加剂溯源制对于星湖这类的大厂无疑是利好,“我们了解的情况是,现在很多方便面生产厂都从星湖直接进货。而且现在海关对于这一块的稽查力度也在加强,限制了水货等的进入。”
另外,短期的供求失衡,加速了近期呈味核苷酸价格的上涨。多家经销商表示,由于设备维护原因,某家大厂的货近期已经拿不到,其他进口品牌的货源量也少了很多。“由于中国在进行反倾销,现在很多货都流向东南亚和澳洲了,我们手头的货很吃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介绍,过去他经手的呈味核苷酸中,水货大概占进口品牌的1/3左右,但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这部分货源开始减少,现在更加紧张了。“当前正是需求旺季,大家都觉得,短期冲一下20万元也不是不可能。”
维持高毛利率变数多
面对主营产品的价升量增,公司高管却表示现在有点“如履薄冰”的感觉。“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正面的东西,但等到国外产能稳定后,情况也许不一样了。”从在成本线上挣扎到现在40%以上的毛利率,呈味核苷酸能否按当前水平维持下去,是公司和投资者十分关注的事情。
与公司管理层表现出的谨慎不同,机构分析师们普遍对公司未来发展抱乐观态度。“现在国内价格差不多已经与世界接轨,而且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是一个垄断价格。”余方升表示,全球呈味核苷酸市场就是由希杰、味之素等日、韩厂商垄断,星湖主要是内销,出口部分很小。“按国内现在这么高的价格,当然不能算是倾销了。”他认为,如果反倾销裁定有利于星湖科技,那国内市场基本上就被星湖以及在山东设厂的韩国希杰垄断,未来最多也就是梅花生物计划的2000吨项目投进来。“真是这样的话,国内市场就形成了寡头垄断,价格很可能继续上涨。”
“我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公司的营销情况一切正常。但是如果让我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我实在无能为力,这里面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如果需求突然减少了,怎么办?”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很难对业绩进行预测,在三季报中也并未对下期业绩作出预告。
其实,公司的忧虑其实并非杞人忧天,国内呈味核苷酸的价格走势还是存在变数。按照目前的产能,国内产能确实供不应求,但是由于扩产和新项目上马等原因,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值得思考。按照余方升的统计,当前国内市场状况是星湖产能3000-5000吨,希杰3000吨,小于国内2009年1.1万吨的需求,缺出的部分主要是从泰国味之素进口。但是到了明年,如果星湖满负荷生产,希杰扩产至6000吨,梅花味精2000吨投产,国内总产能将达到1.4万吨。即便2010年的需求增长到1.4万吨,也就是供求平衡。何况,谁能保证目前占国内近4成份额的进口产品,到明年就因为反倾销而消失得无影踪了呢?
如果反倾销申请不成功,国内市场将面临一定的冲击。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的产能是2.4万吨,已经大于2.2万吨的需求,2010年的世界产能更是有望达到2.9万吨。而且,反倾销也并不是“尚方宝剑”,随着国外竞争对手的供货正常化,中国市场是谁都不愿意放弃的“香饽饽”。希杰是韩国最大的食品集团,味之素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供应商之一,假设二者决心与国内厂商打价格战,星湖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换句话说,星湖并没有呈味核苷酸的绝对定价权,市场价格是各大厂商博弈的结果。“有这么大的产能,但并不一定是都满产,像味之素、希杰等都会根据国际市场变化来调整产量,保证产品价格稳定。”廖万国表示道。
另外,潜在的行业进入者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余方升介绍,“从公司历年报表来看,8、9万元/吨的水平基本上是公司的盈亏平衡线,现在市场报价几乎翻番,毛利率能达到45%至50%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一个毛利率如此之高的行业,难免让人心动。但是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低。廖万国介绍,上马一条3000吨生产线至少需要3亿元资金,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的团队,熟练掌握发酵行业的相关技术以及上下游营销链。而按照公司高层的理解,该行业的门槛不仅仅体现在对资金的需求上,“生物发酵行业涉及到很多生产变量,有可能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影响整个厂的生产。他们印尼厂不能正常供货,显然不会是因为资金的问题。”
一位熟知星湖科技的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星湖科技能在竞争对手打压中支撑这么多年,很主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其对产品上游的成本控制力强,技术成熟。“公司涉足上游的肌苷等生产,使得公司在同日、韩企业竞争中,保持了成本领先。”
寄希望于利润多元
“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讲,我们更希望实现盈利的多元化。”公司负责人坦诚地表示, “业绩平稳增长,有利于星湖的长远发展。”
公司三大业务之一的利巴韦林原料药,由于竞争充分,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而近期开始上涨的苏氨酸价格让公司看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项目计划上马前的价格是2.3万元/吨,等我们投产之后就1.7万元了,后来降到了1.3万元。由于我们的产能比较大,有2万多吨,如果苏氨酸价格起来了,我们的日子将会好过很多。”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受国内厂商开工不足、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苏氨酸价格近期出现了上涨。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国内经销商处了解到,苏氨酸价格普遍上调,国产品牌成交价格在一公斤14.8元左右,进口品牌苏氨酸的销售报价更是达到了16元/公斤。“星湖科技工艺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行业地位十分稳固,随着苏氨酸价格的回升,星湖科技未来的业绩有可能超过市场预期。”余方升如此表示。
“广新集团入主星湖科技,很多人都觉得这给公司未来资产注入等带来了想象空间。但其实更重要的是,新股东会带来公司组织体制和管理的变革。”某位长期跟踪星湖科技的行业人士表示,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让星湖科技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大股东从原来的肇庆国资委变为广东最大的外贸集团,领导班子和经营思路都有新的发展;而当前呈味核苷酸价格的上涨,更是给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廖万国对此也深表赞同,“现在呈味核苷酸利润的增加,已经支撑起了公司的基本面,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马庆圆
2009年,刚刚换了新东家的星湖科技(600866)不断给投资者制造着惊喜:272.89%、291.15%、327.72%,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节节升高;股价更是从年初的3.42元涨到了12.30元,多家基金公司和券商纷纷来到公司实地调研。而这一切,都始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呈味核苷酸价格上涨。
主要应用于味精、酱油等调味品的呈味核苷酸,是食品行业中一个很小的细分领域,但却是星湖科技的命脉所在,公司已成为与韩国希杰、日本味之素等鼎立的全球主要生产商之一。由于国外厂商的倾销,国内呈味核苷酸价格被压制在很低的水平,而且这一压就是7年,期间,星湖只能处于微利状态。
今年3月底,星湖科技向商务部正式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申请。这点燃了呈味核苷酸在国内市场快速上涨的导火索。公司现在业绩的增长主要就是得益于该产品的价升量增。据了解,呈味核苷酸在国内的报价从2008年上半年的每吨8万到9万元上涨到了如今的17万元;由于实施了技改,同原来的3000吨相比,星湖科技的产能也有了较大的增幅。公开数据显示,公司呈味核苷酸及其下游产品的毛利率在2008年上半年为18.69%,2008年末达到21.68%,2009年上半年则上升到39.96%。多家机构在研究报告中都对公司给予了“推荐”评级。
“迟到”的业绩上涨
靠生产味精起家的星湖科技目前主导产品有三大块:一是利巴韦林等生化药,二是呈味核苷酸等调味品,三是苏氨酸等饲料添加剂。其中,呈味核苷酸及其下游产品是公司的主要利润点。
“过去我们为了技改贷款约银行的人吃饭,人家都避而不见,今年却是多家银行主动来问我们是不是有贷款需求。”在星湖科技负责人看来,2009年是公司近几年来少有的“好年成”。翻看公司历年的年报可以发现,星湖科技一直业绩平平,但今年却出现了“井喷”。2006年公司净利润1917.90万元,2007年-13855.93万元,2008年2900.09万元,而2009年前9个月就实现净利8890.65万。如今,公司现金流充沛,1-9月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达到2.21亿元,同比增加202.57%。
守得云开见月明,公司如此的业绩表现正是得益于呈味核苷酸的价格“回归”。
公司高管一直回避谈呈味核苷酸的具体价格,只是表示现在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上。对于新增的3000吨产能,他也表示当前还在试产,没有满产。但从销售商的反馈来看,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已成不争的事实。
“现在星湖的是163元/公斤,希杰的是154,你如果要的量大,我们还不能保证有货供应。”电话另一端的宏晟源贸易公司杨经理一直催促记者赶快做决定,因为呈味核苷酸的价格现在是一个月一变,越涨越高。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家经销商处了解到,与2003年开始的低迷行情不同,呈味核苷酸的价格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出不断上涨的态势:2008年之前每吨维持在8万到9万元,2008年底涨到10至11万元,2009年上半年在13万元左右,今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上涨至17万元。“最近价格涨得特别厉害,而且还拿不到货。现在价格已经涨到每公斤170元了,不会降的,只有可能继续向上涨,现在不买,11月份估计又要调价了。”深圳远大实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表示,公司已经从事调味品销售多年,过去也遇到过供货紧张的情况,但是从来没有当前这么厉害过。
中投证券研究员余方升介绍,因为日、韩等国厂商向我国倾销,呈味核苷酸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常年低于国际价格。“国际价格这么多年一直在15万元左右,而国内2002年还在15万元的水平,但是2003年开始就降到了8万元左右,这明显是为了打压国内厂商,主要是针对星湖科技。”据介绍,作为调味品消费大国,今年呈味核苷酸在中国的销量为1.1万吨左右,占到全球五成以上,如何控制中国市场,早就是国际大厂谋划的事情。公司负责人也表示,“这一细分行业并不是某些跨国集团的主要利润点,他们完全可以用其他业务的盈利来弥补这一块的损失,不排除有企业利用规模优势来不计成本地打压竞争对手。”
余方升认为,市场价格长期遭受打压,严重制约了星湖科技的业绩表现,现在呈味核苷酸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是一种“理性回归”。
寄希望于利润多元
“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讲,我们更希望实现盈利的多元化。”公司负责人坦诚地表示,“业绩平稳增长,有利于星湖的长远发展。”
公司三大业务之一的利巴韦林原料药,由于竞争充分,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而近期开始上涨的苏氨酸价格让公司看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项目计划上马前的价格是2.3万元/吨,等我们投产之后就1.7万元了,后来降到了1.3万元。由于我们的产能比较大,有2万多吨,如果苏氨酸价格起来了,我们的日子将会好过很多。”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受国内厂商开工不足、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苏氨酸价格近期出现了上涨。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国内经销商处了解到,苏氨酸价格普遍上调,国产品牌成交价格在一公斤14.8元左右,进口品牌苏氨酸的销售报价更是达到了16元/公斤。“星湖科技工艺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行业地位十分稳固,随着苏氨酸价格的回升,星湖科技未来的业绩有可能超过市场预期。”余方升如此表示。
“广新集团入主星湖科技,很多人都觉得这给公司未来资产注入等带来了想像空间。但其实更重要的是,新股东会带来公司组织体制和管理的变革。”某位长期跟踪星湖科技的行业人士表示,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让星湖科技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大股东从原来的肇庆国资委变为广东最大的外贸集团,领导班子和经营思路都有新的发展;而当前呈味核苷酸价格的上涨,更是给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廖万国对此也深表赞同,“现在呈味核苷酸利润的增加,已经支撑起了公司的基本面,公司未来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反倾销成价格“催化剂”
按照市场人士的理解,此次国内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商务部今年3月底对原产于印尼和泰国的呈味核苷酸反倾销调查。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内企业就提起过对原产于韩国和日本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并在2006年5月获得了商务部的支持。为了规避管制,韩国希杰和日本味之素分别在泰国、印尼建厂,继续向中国倾销,导致呈味核苷酸价格徘徊在成本线附近。
但是,此次反倾销的背景与4年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平安证券研究员廖万国表示,国内对呈味核苷酸的需求近年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4年间对该产品的需求几近翻倍。另一方面,虽然日、韩企业将生产线从其本国迁往印尼和泰国,但是由于技术等其他原因,其供货并不稳定。“印尼有6000吨产能,泰国8000吨,但是印尼的部分厂子一直不能正常供货。如果反倾销成功,短期内日、韩企业厂房再度迁址的可能性并不大。”他介绍,目前进口产品占国内呈味核苷酸销售的40%,如果征收30%的反倾销税,这部分供给必然受到打击,显然有利于星湖科技。
“事实上,国外厂商现在就已经有反映了,像希杰、味之素等品牌的国内销售价格从去年以来就不断上涨。”余方升认为,不排除目前提价是国外厂商为了应对反倾销调查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毕竟,如果在未来几个月呈味核苷酸一直保持这样高的水平,商务部也会重新考虑进行反倾销的必要性。但他同时表示,未来更可能的情况是国内价格逐步和国际接轨。“从2003年至今,长期的倾销并没有压垮星湖科技。反而是星湖在不断坚持下成为占全球25%产能的大厂,再继续倾销下去究竟还有没有意义,是国外厂商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且,本轮价格的上涨过程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反倾销调查申请更多的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最关键的地方,其实还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食品添加剂市场的逐步规范,这给我们这类正规企业提供了机遇。”星湖科技负责人介绍,现在食品行业实施了添加剂“溯源制”,即如果产品出现问题,要直接查到上游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这有力地打击了水货等不明渠道的货源。”余方升也表示,添加剂溯源制对于星湖这类的大厂无疑是利好,“我们了解的情况是,现在很多方便面生产厂都从星湖直接进货。而且现在海关对于这一块的稽查力度也在加强,限制了水货等的进入。”
另外,短期的供求失衡,加速了近期呈味核苷酸价格的上涨。多家经销商表示,由于设备维护原因,某家大厂的货近期已经拿不到,其他进口品牌的货源量也少了很多。“由于中国在进行反倾销,现在很多货都流向东南亚和澳洲了,我们手头的货很吃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介绍,过去他经手的呈味核苷酸中,水货大概占进口品牌的1/3左右,但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这部分货源开始减少,现在更加紧张了。“当前正是需求旺季,大家都觉得,短期冲一下20万元也不是不可能。”
维持高毛利率变数多
面对主营产品的价升量增,公司高管却表示现在有点“如履薄冰”的感觉。“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正面的东西,但等到国外产能稳定后,情况也许不一样了。”从在成本线上挣扎到现在40%以上的毛利率,呈味核苷酸能否按当前水平维持下去,是公司和投资者十分关注的事情。
与公司管理层表现出的谨慎不同,机构分析师们普遍对公司未来发展抱乐观态度。“现在国内价格差不多已经与世界接轨,而且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是一个垄断价格。”余方升表示,全球呈味核苷酸市场就是由希杰、味之素等日、韩厂商垄断,星湖主要是内销,出口部分很小。“按国内现在这么高的价格,当然不能算是倾销了。”他认为,如果反倾销裁定有利于星湖科技,那国内市场基本上就被星湖以及在山东设厂的韩国希杰垄断,未来最多也就是梅花生物计划的2000吨项目投进来。“真是这样的话,国内市场就形成了寡头垄断,价格很可能继续上涨。”
“我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公司的营销情况一切正常。但是如果让我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我实在无能为力,这里面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如果需求突然减少了,怎么办?”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很难对业绩进行预测,在三季报中也并未对下期业绩作出预告。
其实,公司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国内呈味核苷酸的价格走势还是存在变数。按照目前的产能,国内产能确实供不应求,但是由于扩产和新项目上马等原因,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值得思考。按照余方升的统计,当前国内市场状况是星湖产能3000-5000吨,希杰3000吨,小于国内2009年1.1万吨的需求,缺出的部分主要是从泰国味之素进口。但是到了明年,如果星湖满负荷生产,希杰扩产至6000吨,梅花味精2000吨投产,国内总产能将达到1.4万吨。即便2010年的需求增长到1.4万吨,也就是供求平衡。何况,谁能保证目前占国内近4成份额的进口产品,到明年就因为反倾销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如果反倾销申请不成功,国内市场将面临一定的冲击。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的产能是2.4万吨,已经大于2.2万吨的需求,2010年的世界产能更是有望达到2.9万吨。而且,反倾销也并不是“尚方宝剑”,随着国外竞争对手的供货正常化,中国市场是谁都不愿意放弃的“香饽饽”。希杰是韩国最大的食品集团,味之素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供应商之一,假设二者决心与国内厂商打价格战,星湖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换句话说,星湖并没有呈味核苷酸的绝对定价权,市场价格是各大厂商博弈的结果。“有这么大的产能,但并不一定是都满产,像味之素、希杰等都会根据国际市场变化来调整产量,保证产品价格稳定。”廖万国表示道。
另外,潜在的行业进入者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余方升介绍,“从公司历年报表来看,8、9万元/吨的水平基本上是公司的盈亏平衡线,现在市场报价几乎翻番,毛利率能达到45%至50%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一个毛利率如此之高的行业,难免让人心动。但是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低。廖万国介绍,上马一条3000吨生产线至少需要3亿元资金,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的团队,熟练掌握发酵行业的相关技术以及上下游营销链。而按照公司高层的理解,该行业的门槛不仅仅体现在对资金的需求上,“生物发酵行业涉及到很多生产变量,有可能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影响整个厂的生产。他们印尼厂不能正常供货,显然不会是因为资金的问题。”
一位熟知星湖科技的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星湖科技能在竞争对手打压中支撑这么多年,很主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其对产品上游的成本控制力强,技术成熟。“公司涉足上游的肌苷等生产,使得公司在同日、韩企业竞争中,保持了成本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