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极资源开发困难重重 实现商业开发尚需时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 03:0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牛海荣 纽约报道

  尽管北冰洋沿岸各国的“北极资源战”随着更多油气储量研究结果的公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实际上,真要开发厚厚冰层覆盖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能最少也要等到几十年以后。

  首先,北极地区独特、严酷的自然环境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油气田商业化勘探和开发的巨大障碍。北极地区不仅严寒,而且在冬天极夜的情况下连日一片漆黑,企业根本无法在这里进行常规开发作业。而且,深海环境加上严重结冰的海况对水下作业和运输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企业是否有足够长的无冻时间进行钻井、检查、设备维护和修理?如何处理坚硬的海底岩层?冰封季节如何对水下设施进行控制和干预?如何避免浮冰和冰山对生产和运输的影响……这一切,仅凭现在的技术显然还无法保障。

  其次,人类目前对北极资源的研究和勘探仍处于很初级的阶段。虽然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去年报告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份再度发布了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成果,被《科学》杂志认为是“对这一地区自然资源进行的第一份详细的、经过同行评议的以地质为基础的评估”,但该机构同时也承认“由于掌握的数据有限,这些推测仍有待改正”。另外,人类对于极地环境下进行资源生产所积累的经验并不多,要真正进行开发,企业在设计生产前必须进行长期、可靠的数据积累,以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极端情况进行预测和防范,从而保证人员安全、降低生产费用、同时提高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

  再次,极地油气开采将面临的高昂生产成本也是短期内一般企业不敢轻易涉足的原因之一。除了生产本身的投入就要超过一般地区外,特殊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天气因素以及有关环保的法律纠纷等都可能大大增加企业在北极地区运作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据预测,北极西北航道需要30至50年的时间才能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实现通航。在此之前,北冰洋严酷的极地气候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勘测、开采及运输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大规模商业开发北极几乎没有可能。

  另外,针对北极资源的开发,来自全世界的重重争议和环保压力也不容小觑。去年,由于环保组织提起诉讼,壳牌公司被迫延迟了阿拉斯加北部近海的一项钻探计划。而就在十几天前,奥巴马政府有条件地允许壳牌公司在环境敏感的北极区域离岸钻取石油和天然气,再次招致环保机构的强烈指责和抗议。环保人士谴责,钻井将在水中造成工业水平的噪音,污染空气和周围水域,威胁到鲸鱼和海象等大量濒危动物的种群生存。另外,也有人担心,任何钻探都可能导致石油泄漏,而散布在北极破碎的海冰中的石油不可能清理干净。对此,太平洋环境组织的阿拉斯加专家惠特·谢尔德指责美国“再次尝试在地球风险最高的地区实行极度侵犯性的布什时代钻井计划”。而在此之前,全球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多次呼吁暂停北极地区所有新的油气勘探,称对环境的风险太高。

  除了以上谈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外,目前各国在北极主权归属上的分歧也可能阻碍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近几年来,北极圈相邻的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和丹麦五国都竞相对北冰洋腹地提出新的领土主张。在北极归属缺乏国际法律条文公约确定的条件下,各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对这一地区“寸土必争”。而让人担心的是,科学研究证实这里的利益越诱人,短期内各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机会越渺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