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颐
根据已公布数据,各省市前三季度GDP增速普遍高于7.7%的全国增速,前三季度全国各地GDP总和高出全国GDP近2.5万亿元。国家统计局称,数据差距是因我国目前实行GDP分级核算体系存在统计方法和制度缺陷,各地普遍存在重复计算以及“算足数据”等问题。
应该承认,目前实行的GDP分级核算体系确实存在统计方法和制度缺陷,但是地方GDP注水如此严重,肯定不正常。针对GDP严重注水的问题,修正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尤为必要。
地方GDP注水的问题一直广为公众所诟病,取消地方GDP统计的呼声不断。早在2005年,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就提建议,除全国和省级之外,省级以下各地区不要再统计GDP及增长率,也不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指标,而是以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作为主要政绩指标。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的建议更大胆。吴晓灵认为,地方GDP成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造假制造了动力,她建议把GDP指标从地方指标中取消,地方只管卫生、教育、就业、环保这些硬性指标。
众所周知,中央正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但毋庸讳言的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高资源消耗的粗放水平。为了制造高增长率的GDP,有的地方不惜大量消耗资源、恶化生态环境。由于“GDP出政绩”、“政绩出官”的错误思想一直主宰着某些官员的头脑。他们缺乏长远观念、全局意识,为了迎合上级考核的需要,为了追求升迁的资本,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惜大搞提增加GDP增长率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拆大建,炫耀政绩,并且想方设法把这种政绩工程重复折算成数字符号。哪怕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被某些官员作为政绩展示,乱报GDP贡献。某些地方形成了GDP年年疯长的“大好局面”。
还有的地方政府在统计GDP时奉行双重标准:“要政绩时是一个数字,要补助时又是一个数字” 。表面的GDP繁荣局面,不但没有实际意义,还可能误导中央宏观决策,挤占民生空间。而不少地方还躺在虚假的GDP政绩上沾沾自喜。更可怕的是,这种GDP疯长的毛病似乎成了官场通病,统计数字严重注水、GDP层层加码,相邻地区互相攀比的事屡见不鲜。
毋庸置疑,地方GDP的核算体系的确需要改革。但是,地方政府不统计GDP问题也很多。因此,要解决地方GDP注水的问题,关键是要痛下决心改革政绩评价体系,保持对官员政绩考核的连续性。让地方政府不单纯对GDP负责,而应对环境和公共服务负责,修正官员的短视政绩观,从而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且要改变单纯“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引入多维绩效评价机制。此外,官员绩效评估主体也应该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增加普通民众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