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靓丽”的清洁能源议题,再一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取得突破。
10月29日,第二十届中美商贸联委会(JCCT)在杭州开幕。当天下午,双方决定在《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签署《能效行动计划》和《促进建设中美能源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以推动中美政府和业界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
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棘手议题相比,新能源合作无疑是中美双方最容易达成共识的领域。但事实上,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并非就是一片坦途。
首先,中国想要的,美国未必能给。自1949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建立以来,美国就严格限制对华高技术出口。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28号也承认:美国确实在一些领域给投资设限。尽管29日双方还签订了《中美扩大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合作行动计划》,但还谈不上彻底推翻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条例,合作随时存在变数。
另一方面,美国想给的,中国未必想要。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8.7%,发展清洁煤利用技术一直是中国孜孜以求的目标。
美国一直在积极推销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以减少中国煤炭业的碳排放。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却对我说:CCS技术纯粹是减少碳排放压力下的技术选择,它会使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很多,成本上升,对中国来说,不是一种双赢的技术合作。
同样的,中国能给的,美国未必想要。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美国并不是处处领先中国。普林斯顿大学环境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威廉姆斯(Robert Williams)告诉我:“中国拥有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多的高技术煤电厂。中美之间的技术转让方向并不确定,相比美国,在怎样使用煤上,中国有着更多的经验。”但是,美国的工业是建筑在石油上的,中国领先的清洁煤技术在美国又有多大的市场呢?
同时,美国想要的,中国未必能给。美国奥巴马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借此为美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在清洁能源发展上,美国对中国的诉求也很明确,那就是希望中国能进一步开放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清洁能源技术还谈不上完全成熟,美国公司转移到中国的技术也可能存在隐患。
更重要的是,清洁能源经济现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需要大把烧钱的概念经济。大多数技术项目所需的资金都是以十亿美元计算的。困于国内医改问题的奥巴马政府现在显然没有太多的底气。在这一前提下,中国无疑也应该在合作中采取一个审慎的态度。
今年7月,骆家辉携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高调访华,但那次访华带来的实质合作项目,不过是一个1500万美元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这或许正是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发展现状的另一个真实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