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琨
某著名“楼市大嘴”近日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观点称,房价上涨并不会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因为CPI的计算里不包括商品房价格。对那些担心房价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的意见人士,这位“大嘴”认为他们“无知”、“愚蠢”。然而,“大嘴”先生可能忘记了一个中国成语——掩耳盗铃。
必须指出的是,CPI指数并非反映经济活动中总体物价水平的指数,而只是反映生活成本的一个参照。CPI指数最早大约发布于上世纪初的美国,后来在发达国家率先得到应用。商品房价格之所以不计入CPI,主要是因为在上世纪初,房产更多的还是属于投资品领域,拥有房屋产权对普通劳动者还是很难想象的。这次危机爆发前,CPI的失真度在美国也广受诟病,这是因为美国劳动者拥有房屋产权的比例一度高达60%,居民感受到的房地产热却无法反映在CPI指标上。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美联储、英格兰银行在内的各国央行都对过去的政策进行了反思,其中一个重要的警示就是,紧盯CPI指数以对抗通胀的传统策略是不够的。在危机爆发前的数年里,尽管资产价格在快速飙升,但发达经济体的CPI指标却比较稳定,这导致了各国央行在收缩政策上信心不足,流动性泛滥的后果就是过度的金融创新和难以避免的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有关研究报告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多年间,跨国资本流动量已从1.5万亿美元攀升到6万亿美元。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流动使得资产价格更容易出现自我强化型的泡沫式增长,而资产泡沫往往波及大宗商品等生产资料市场,造成代表生活成本的CPI指数最终也抬头向上。
澳大利亚央行的升息政策虽然还不大可能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用CPI来为资产泡沫化做挡箭牌显然已经落伍。针对我国发布的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指标,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指出,尽管经济启稳回升阶段仍然不能轻易改变政策方向,但必须高度重视资产价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