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杠杆率回升至近3倍,达危机前最高水平 对冲基金业净流入 银行再供高杠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9日 00:12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对冲基金杠杆融资的“最佳时期”已再度归来。

  随着欧美银行资本流动性充裕及全球经济复苏导致对冲基金自身业绩提升,其募资情况逐渐好转,进而带动其杠杆融资能力迅速回升。

  据熟悉对冲基金融资业务的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大型对冲基金(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杠杆融资比例已回升到2-2.5倍,相当接近2007年全球经济鼎盛时期的3倍平均水准,中小型(规模10亿美元以下)对冲基金杠杆比例也回升至1.5倍,与2007年相差不多。

  “尽管10月16日美国最大对冲基金帆船集团内幕交易案曝光,但个别案例不会影响对冲基金的杠杆融资能力及募资情况的改善。对冲基金监管及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也增加了银行等机构经纪商增加对冲基金杠杆融资额度的信心。随着银行流动性复苏与全球经济回暖,越来越多机构经纪商与银行向对冲基金提高杠杆融资额度的意愿将进一步加强。”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杠杆融资重回鼎盛

  10月21日,美国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数据显示,在经历连续四个季度资产净流出后,今年第三季度对冲基金开始迎回“资金净流入”,整个第三季度约有11亿美元净资本流进对冲基金市场。

  伴随全球资本重新青睐对冲基金的同时,是对冲基金杠杆融资能力同样恢复元气。

  中国对冲基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锐衍透露:“欧美银行资本流动性充裕、全球经济复苏及对冲基金自身业绩提升的三重利好,令对冲基金能够增加自身杠杆融资能力。”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对冲基金数据服务公司Eurekahedge数据显示,全球股市反弹令全球对冲基金今年前8个月取得自2000年以来的最佳业绩,跟踪近2000只基金的Eurekahedge对冲基金指数业绩基准水平今年以来已上涨约13.4%。

  一项路透社发起的经纪机构商调查报告也表明,对冲基金杠杆水平在雷曼倒闭时降至谷底,如今绝大多数对冲基金杠杆融资倍数已回升至1.6倍左右。

  去年9月底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时,银行资本流动性几近枯竭而寻求政府注资,绝大多数对冲基金几乎申请不到任何杠杆融资,仅有少数对冲基金杠杆融资比例勉强达到1.1-1.2倍。

  同时,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对冲基金存在着不同兴趣。HFR数据显示,基于获利了结冲动,第三季度相对价值套利和事件驱动策略的对冲基金资本净流出额为57亿美元;基于看好美元贬值进一步提升全球资产价格的预期,超过68亿美元新资产则流入股票对冲和宏观策略基金。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说,当前以期货投资为主的宏观经济对冲基金比较容易得到接近3倍的杠杆融资,但其业绩表现却跑输股票投资为主的宏观经济对冲基金:“主要是前者在设定期货投资组合时要考虑多空头寸相互对冲,更像是做套期保值,尽管今年石油、金属等商品期货价格都大幅上涨,但利润水准则没有投资股票型对冲基金高。但基于期货涨跌都能获利,及美元贬值因素,银行与机构经纪商都愿给风险控制力强的期货投资型对冲基金更高的杠杆融资额度。”

  不过,银行与机构经纪商给对冲基金高杠杆融资的考核标准,相比2007年有所提高。当前银行与机构经纪商通常要考察对冲基金公开披露的前20只重仓股与投资组合,充分考量其投资风险后,再给予相应杠杆融资比例。

  “如果一只对冲基金重仓某只股票,机构经纪商与银行就会询问重仓该股的理由。”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个别蓝筹股如花旗、通用汽车股价大幅跳水,令看似低风险的对冲基金投资组合遭遇净值大幅下滑的尴尬境地,银行与机构经纪商自然得以史为鉴。

  一些依靠数字模型或计算机模型自动调整投资组合的“计量化”对冲基金甚至能得到3-4倍杠杆融资倍数。但前提是机构经纪商与银行要考察他们每月公布的业绩表现,判断其过去24-36个月净值波动是否稳健,再决定能否给予如此高倍数的杠杆融资。

  不过,亚洲市场的对冲基金杠杆融资比例仍略显“保守”。锐衍告诉记者:“在香港地区,仅有极少数对冲基金能拿到3倍杠杆融资,拿到2倍杠杆融资额度的数量也不多,通常绝大多数香港对冲基金杠杆融资比例只有1倍多。”

  机构争抢“优质客户”

  随着经济复苏,各国政府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令银行资金流动性得到缓解,一度被金融市场“避之不及”的对冲基金又重新成为手握充裕资金的银行与其他机构经纪商眼里的“香饽饽”。

  据投行人士透露,摩根大通、高盛、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投资银行都主动和对冲基金洽谈杠杆融资业务,甚至愿提供低利率的杠杆融资。他表示:“一些银行将大型对冲基金(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重新看成是低风险客户。”

  当前积极为对冲基金提供杠杆融资业务的,除了拥有自营业务的上述大型投资银行,还有一批没有自营业务的经纪机构商。后者往往通过为对冲基金提供杠杆融资赚取额外收益,因此杠杆融资的条件比前者更加宽松,主要体现在杠杆融资期限及额度将适度更加宽松,杠杆融资的贷款利率也有一定的议价权。

  面对众多银行与机构经纪商抛来的“绣球”,对冲基金却有着自己的算盘。多位对冲基金经理透露:“考虑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导致对冲基金杠杆额度忽然下降而引发的亏损套现与赎回潮,对冲基金对提供杠杆融资业务的银行与机构经纪商的挑选标准也更加严格,更加关注银行等机构经纪商的资金流动性充裕度与资本实力,及融资期限长短与融资便利度,对于那些接受政府短期紧急援助且尚未大量还款的银行,对冲基金则会比较小心。”

  对冲基金的顾虑,令美国金融业开始出现对冲基金杠杆融资的“买方市场”,即愿为对冲基金提供杠杆融资的机构经纪商与银行数量逐渐增多,但业务量仍然比较有限,进一步加剧银行等机构经纪商参与对冲基金的客户争夺战。

  中国对冲基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锐衍认为,对冲基金正在重回杠杆融资的最佳时期。他分析说:“如果美元延续跌势,导致美元杠杆融资的汇率成本越来越低,将引起对冲基金能够得到更高的杠杆融资比例。尽管一些对冲基金人士认为一旦美国经济真能在明年一、二季度明显复苏,将令美元重新回流美国,导致美元升值及对冲基金杠杆融资的美元汇率成本上升,但在资金充裕的美国金融市场里,机构经纪商与银行对对冲基金的杠杆融资竞争会更激烈,后者仍有机会赢得更高的杠杆融资比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