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新浪金麒麟论坛分论坛(一)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7日 13:38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09新浪金麒麟论坛于2009年10月27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隆重开幕。此次金麒麟论坛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成长”。以下为“重建全球金融架构”分论坛嘉宾发言实录。

  黄益平:

  感谢大家,第一个议题已经点出来了,要讨论全球金融构架的问题。这个题目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考虑如何终结金融危机或者是全球经济衰退,但是到现在,可能更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更主要的是为了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支持全球经济均衡、稳定的增长。刚才厉以宁教授在最开始的时候已经提到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很幸运的是今天有六位非常重量级的知名专家来给我们分享他们的看法。首先就邀请六位专家到台上来就坐,他们是中国保监会的李克穆副主席;中国证监会的朱从玖主席助理;中国光大集团唐双宁董事长;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德蒙特·菲尔普斯教授;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博士;还有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博士。

  刚才在片子里点出了,金融构架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如何看待以后的货币体系的问题,尤其是如果很多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以后,美元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下一步应该构成什么样的金融体系,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新的超主权的货币体系还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我们的人民币可以在这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第二个问题,厉教授也说到了,是金融监管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出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来金融监管出现了问题。在重组过程中,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讨论。比如说怎么样对待金融创新的问题,怎么样对待市场的顺周期机制的问题,有很多的课题我们需要研究。最后一个是国际金融组织的问题,尤其是像IMF世界银行等等,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机构里所能发挥的作用,所享受的权利等等。我想有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现在已经有六位专家在台上就座,下面就请他们跟我们分享他们的高见。

  六位专家,时间关系,每位8分钟。首先欢迎唐双宁董事长。

  唐双宁:

  8分钟有一个文字稿子,我讲一讲观点。题目是解决“保八”之后,重点是解决保什么八的问题。我讲七个观点,第一就是对世界经济金融走势的判断,关于世界经济金融走势,曾经有过V形、L形、U形、W形的观点,目前全球经济向好的呼声日高,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冷静,最需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就是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仍然缺乏后劲,就业形势仍在恶化,西方银行体系资产经济总规模高达2.8万亿美元,银行体系资本缺口达到6700亿美元,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又有105家银行破产,今后可能还将有150家以上的破产,另外美欧日经济体政府债务高达30万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政府债务占GDP110%,形成巨大的债务泡沫。这些决定了世界经济复苏过程将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决定了世界经济不可能短期内一次性复苏。波浪式前进的规律告诉我们,世界经济复苏应该是一个W形,由大写到小写的渐进过程。

  第二个观点,保增长仍然是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主要矛盾。

  第三个观点,我国当前保增长的成果还是量变,不是质变,我国财政增长靠财政拉动、信贷拉动和投资拉动,尚未产生社会投资和其他拉动的效应,消费拉动也不明显,世界贸易保护主义也包括投资保护主义、货币保护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因为西方的政要主要对选民负责,这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再走出口主导的老路,保增长的结果是量变而非质变。

  第四个观点,调结构是我国将长期面临的基本矛盾。30年的快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也积累了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我概括有十个问题,产生了明显的二元经济现象,有十大问题。一个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第二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第三是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第四是发展中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不平衡。第五个是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第六是发展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平衡。第七是发展的总量与质量、效益不平衡。第八是当前发展与持续发展不平衡。第九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第十是物质的发展和精神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在解决保增长的主要矛盾的时候,要防止加剧调整结构的基本矛盾。

  今天讲的主题在解决保八之后,要解决保什么八的问题,当前特别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个要防止新的不良资产。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历史教训,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当时主要是负责从事这项工作,所以要防止银行不良资产。第二防止通货膨胀。第三防止赤字规模的扩大。第四防止产能过剩。

  这是第四个观点,调结构是我国长期面临的基本矛盾。

  第五个观点,为了防止在保增长时的基本矛盾,关键是掌握货币政策的度,拿捏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很多问题不是方向的问题,政策的问题,而是执行中度的问题,当前仍然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知易行难,稍不到位就难以保增长,稍一过头,就产生新隐患。积极财政政策的问题在于财源来自何处。现在主要行业和企业盈利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是继续增发国债,由社会资金和银行购买还是怎么办,积极财政政策财源来自何处以及投向何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问题在于能否保持匀速微增。我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方向把握应当是量入重于微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方向把握应当是适度重于宽松。

  第六个观点,中国经济真正走向复苏需要五次拉动。去年的四万亿投入是第一次拉动。今年到9月份的八万多亿的信贷投入是第二次拉动。扶持中小企业应该是第三次拉动。带动社会投资应当是第四次拉动。现在增长7.7%的GDP增长投资工业率占90%,拉动了7.3%,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占80%,民间投资同比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增长了80%,民间投资却下降。我们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只有有效拉动社会资本,才能转化抗击危机的持久动力。扩大消费是第五次拉动。真正能够战胜金融危机需要五次拉动。

  最后一个观点,应当把8%到9%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我国的经济增长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更要防止大起大落。大起之后必有大落。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理想状态应当是缓起缓落。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8%,但也不宜高于9%,否则将带来结构问题、后劲问题,未来危机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中国经济需要缓口气,当然8%到9%平均分布,后发地区可以快一些,先发地区应该慢一些。国家主要靠市场的同时,应该辅以政策调整的办法。这里关键就业怎么办,可以考虑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计划,师资从大学毕业生中产生,既解决双重就业压力,又可提高国民素质。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黄益平:

  下面请李克穆主席给我们讲话。

  李克穆:

  各位代表大家好!首先我想说一句,新浪网人气与日俱增,越办越好。我今天很高兴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进行交流,今天我主要讲两点。

  第一,关于国际金融局势。

  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金融局势趋于稳定的过程中,仍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人们开始评价或总结持续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但也有专家认为危机仍处于进行时,终结尚早。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专家认为,这次危机并非通常的商业周期危机,而是金融体系危机。金融恢复将明显滞后于经济恢复。金融方面问题突出体现在商业地产可能引发新危机,企业次级债风险增加,银行亏损破产增多,并普遍惜贷。有毒资产总量大,处置困难等,许多金融机构很可能在今后一个时期处于既不倒也不好的状态。

  从美国PMI也就是采购经理人指数来看,8月份上升到52.9%,这是在经历了19个月的收缩之后终于回到了50%以上,9月份小幅回落,但是仍然保持在52.6%。也就是正处于高位,保持着经济复苏的向上趋势。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表示不那么乐观,其主要的原因是处置金融危机过程中,一些政府的直接救助适当,留下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总体看来,把握好一系列处置危机举措的方式和度,促使实体经济稳步走出困境,实现持续增长是当前所期盼的重点。

  第二,关于金融危机引发的监管改革。

  这个问题也就是今天的议题:重建全球金融框架。重建首先涉及到金融监管的变革,反思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金融监管滞后是一个重要起因,一批专家学者甚至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一长监管危机,美国、欧盟、英国等金融业发达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相继查找金融监管方面的缺失,正在大幅度的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甚至重构其金融监管框架。格林斯潘在位的时候,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是相当薄弱的,他承认问题之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负责人也坦诚危机显然是由发达国家的重大监管失误引发的,是市场原则机制方面的失误。这次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监管危机。这些观点在金融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国家的有关方面也在深入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对金融监管正在进行反省,强调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逆周期监管和金融创新监管,这是这次重建金融监管框架的一些主要方面。当然用“重建”这个词不一定恰当,它总是在一个相当的范围内进行金融监管的变革。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从国际清算银行和巴塞尔委员会来看,宏观审慎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为了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及其带来的财政成本和产出损失,从金融体系整体而非从单一机构角度实施的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包括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和宏观审慎监测,其核心是以研究系统性风险为出发点,积极开放宏观审慎工具和宏观审慎监测方式,并以此建立监管框架。关于逆周期监管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G20峰会以后改制的FSB对金融监管的经济周期扩大效益做了分析,对金融监管逆周期操作提出了建议,这些分析和建议关系到监管方式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会计准则的适用,相关国家正在对这些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监管者需要从政策的产生过程和监管环境进行思考,在金融危机中发生重大问题的企业成长,行成与监管的顺周期,与监管的过度放松或放纵具有什么关联。能否用市场化的方法去处置,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当在保护创新的同时,在更深层次研究减少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很多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都是在顺周期监管下逐步积累起来的,比如大家经常谈到的所谓的大而不能倒直译为太大以至于不能倒闭,这个说法显然不是市场应该的观念。企业是否倒闭,本应与大小无关,人们在这次危机当中重提这个到话题是无奈之举。危机中有的国家不得不出面救助顺周期下生成的一些大型的问题企业,是由于这些企业与国际民生关联实在是太紧密了。

  美国此轮对一批大企业的救助实出无奈,要从机制上防止问题企业的产生和风险的积累,促使各类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客观规律运行,制度先行,把风险化解于发生之前,这正是监管工作的任务所在。

  三,关于金融创新监管。

  在这次危机中许多国际著名的金融企业发生危机,都与金融衍生产品出问题密切相关。而相应的监管却严重缺位。从保险业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问题相对集中在资金运用方面,国际上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危机,主要是由于投资衍生产品发生重大失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拓展与顺周期环境密切相关,要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切实强化和完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

  实际上以上三点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提法,不过是人们在此次金融危机当中对金融监管的再认识,企图对现有金融体系和监管制度进行比较系统的审视和改革。这次金融危机在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研究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完善金融监管,提供了一次极为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尽全力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对国际间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建议和观点进行积极的研究,要不断完善监管体制,通过有效的监管,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

  谢谢大家。

  黄益平:

  感谢李主席,李主席是监管部门的领导,所以他对金融监管问题的讨论应该说很独到。

  下面再请另一位监管机构的领导朱从玖主席助理。

  朱从玖:

  感谢主持人。

  很荣幸参加新浪这个论坛,这个论坛的题目也非常吸引人,也是我们全社会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今天我在这里想谈一个话题:促进资本的形成,着力机制的健全,来发挥资本市场的服务职能。

  大家都知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实际上它的警示作用和借鉴意义要大于它的直接影响。因为它爆发的很多事件、产品、机制,在我们刚刚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讲还没有,对我们的警示和借鉴意义比较大。但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却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与国际融为一体,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所以,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角度,怎么样能够应对危机、促进成长,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从改革和探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资本市场就走入我们的经济领域。在经济成长、企业成长、财富分配、投资选择诸多方面,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任意强大。从经济成长来看,十几年来已经为经济筹了2万多亿资本,从企业的成长来看,我们有将近2000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各行各业的都有,企业借助于资本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长。从财富的分配来看,资本市场的存在改变了我国多年的居民社会财富分配单一的形式,增加了投资的渠道。投资选择也随着市场的发展日益丰富。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一方面深化了对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认识,资本市场还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可以准确定位资本市场的功能。另外一个方面,也提出来我们如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服务功能,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

  我今天说的这两条,在当前我们的市场发展和经济成长中是比较重要的。第一我们是要进一步促进资本的形成,这在我们国家目前这个阶段仍然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其实资本形成有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供求来看大概有储蓄、企业的盈利、外国的资本,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本。需求也十分复杂,各类大中小型企业都缺钱,都需要不同性质的钱,其中包括资本金。有传统产业,也有创新产业。简单说,不同的行业特征,不同风险特征的资本需求广泛存在于我们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要使得资本供给能够满足资本的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制度保障,需要经济成长的支持,需要公司治理机制的保障,需要各类适合我们经济的金融产品,也需要监管上的安排和我们市场体系的构造,构造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体系。

  这些概括起来,它应当是资本市场的机制。应该来讲,资金不天然就是资本,这个过程在我们目前发展阶段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资金并不天然就是资本,因为资本是要承担风险的,或者承担更大的风险。资金是很容易成为热钱的,要把社会上很多资金转化为资本,就需要我们进行资本市场的各项建设。

  在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的资本形成还跟发达国家市场有不同的特征。由于我们经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们大量的企业原来并不以资本的规律来运作,它们成为股份有限公司,以资本作为它的机制,这个时间很短。所以,我们国家的资本形成或者是新的资本结构的形成,有相当一部分要依靠我们原有企业的重组。所以,大家会看到我们各类企业近几年来都在进行重组,包括我们的国有大型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都重组成为股份有限公司,从而上市。这是我们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所不同的。

  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在促进资本的形成过程当中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说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些工作包括完善法规,制定从无到有的工作,从94年制定《公司法》,到99年的《证券法》,到2005年我们再次重新修订了《证券法》和《公司法》,这是我们市场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推动公司上市,促进各类金融产品的发展,大家熟悉的基金已经有2万多亿的规模,保险投入资本市场也有几千亿的资金,比如社会保障的基金,比如企业年金尽管刚刚开始,但是发展的势头很好,还有QFII等等国外的投资者。也构造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带板转让市场这样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可以适应或者按照我们经济体对市场不同的要求来设计的,严抓了公司治理。我们对公司治理的活动机制进行有效的治理,开展投资者教育,完善监管工作等等。这些工作一个中心的指向就是要促进资本的形成,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后这个过程还将继续下去。

  第二,当前一个重点的工作就是怎么样能够进一步健全市场的机制。资本市场的机制是市场的灵魂,也是市场得以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市场的诚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依赖于我们市场机制。同时,资本市场的机制也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扩大的前提。这些机制包括信息披露机制,我们看到在经济领域当中可能是资本市场披露的信息最多,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及时披露它的信息。信息披露机制是市场参与者,无论你是监管还是从业者,是我们沟通的一个基础。第二,公司治理机制,这是我们资本积聚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有上市公司的存在,有对社会公众资本使用的情况,就必须要求有一个良好的代理机制来有效的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还有自律机制,这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制。我们的市场参与者十分复杂,每一个参与对象都要有效的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自律是相当重要的。只有主要的参与者能够有自我约束的机制,这个市场的秩序才有可能得以保障。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制,定价机制体现市场的博弈和市场的约束。法制机制,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作为市场运行的基础,这是全球的惯例,也是市场发展所必备的一个条件。

  这几年我们完善市场机制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股权分置改革,比如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公司治理的专项活动,不断强化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充分性,推动并购重组,打击非法和违规活动,这些都是夯实我们市场机制的诸多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资本市场有着广泛的参与者和复杂的交易活动,每一个参与者都要认清市场的本质,知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区分可承受和不可承受的风险,审慎的参与市场活动,成为市场非理性行为和不规范行为的制约力量。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兴利除弊,资本市场才能达到规范发展,积极服务于经济,促进经济成长。

  谢谢大家!

  黄益平:

  朱主席助理刚才给我们主要是阐述了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再次感谢朱主席助理。下面发言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特·菲尔普斯。

  埃德蒙特·菲尔普斯:

  大家早上好,我非常感谢本次论坛的主办方邀请我参加新浪主办的金麒麟论坛。我像其他的演讲者一样,首先会讲一下本地的金融系统本国的改革。

  在金融系统的改革里,这里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监管方面的思路,另外一种是结构方面的思路。

  我认为有些人是过度地追求了监管,另外有些人认为金融市场有些缺陷或有他们的参与者、有些限制,比如在房子定价方面。事实上对于政府来说,是有需要监管系统的风险的,我同时也认为政府应该是监管系统的风险,我们需要有新的机构,来监管这些市场。比如房价涨到疯狂的地步或者家庭或者银行资产负债表已经到了非常不平衡的地步了,我不会相信美联储,美联储有其他的责任。

  从这方面来说,政府是否只需要监管金融机构来检测是否有欺诈的现象发生?是否这样政府就足够了?比如是T模型的政府结构。政府这样并不是足够的,政府必须知道市场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政府应该提供指引,然后在市场变得疯狂的时候,能够把市场纠正过来。

  现在讲一下在全球金融市场方面的监管,我们本次论坛的主题所在。比如说在汇率方面,固定或者灵活的汇率机制,现在仍然是大家讨论的焦点,我同意固定汇率对于中国来说是服务得非常好的,对于中国来说以前是非常奏效的,我们也非常感谢中国灵活的机制,能够允许人民币相对美元,进行一定的升值,这是中国政府在几年之前做出的决定。从理论上来说,在汇率方面也需要中美两国共同合作,有更加多的合作,这也是非常好的。中美双方应该有很好的谈判,这样的话才能使中美双方情况更加好,而并不是中美双方不应该互相沟通了。

  另外,在财政方面,假如说中美双方具有建设性的关于财政方面的论坛,不只是中美,还有美国和德国,在财政赤字方面,可以就这方面进行很多的讨论。我们也认为更加多的协作和讨论,能够使中美双方和德国等等都能够促进全球经济走向正轨。问题是如果对这些主题不了解,不清楚的话,就会造成问题。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来说,我是每天都会努力获取这方面的信息,来试图对这些方面都理解。

  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做错,他们认为所有的政府都增长政府的赤字,美国政府这个观点是非常错的,这是非常疯狂的。是的,很多国家都增加了政府赤字,现在变成了“金融海啸”了,很多国家承担了很多政府赤字和债务,因此不可避免的是这次金融海啸对全球在未来几年的利率都有影响,而且利率可能在未来几年会增高。并不是由于全球各国政府财政赤字所产生的,而是那些富有的人或者一些家庭或者是金融机构,他们不得不承担政府赤字的这些影响和结果。结果是他们要承担影响,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层面各国的合作就需要多边的协议,来慢慢减低政府的赤字。

  直到世界的债务回到一个安全的基准,在1994年的时候,对于世界债务,我们做过一些估计,这其中也包括利率。我们发现很多证据表明,当世界赤字占到80%的时候,世界的利率可能会上涨2%,可能从4%上涨到6%。这会使得资产价格不断下滑,股票的价格同样也会下滑。这会减少投资,反过来就会造成经济活动的大幅减少,并且也会影响到就业。所以我在和很多人讨论之后,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我们同样也需要增强理解,我们应该摒弃我们之间的成见,不应该说某一个国家你的货币应该是升值的或者是贬值的。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有这种假设,汇率的变化有两个影响,第一个对于需求有负面影响,但是对供应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汇率的变化有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样全世界的财政赤字如果保持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也就是继续增加财政赤字计划的话,赤字肯定会继续上升,这也会使得投资的资本的成本会进一步上升。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但是我们的合作要基于国际成员之间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的程度之上。我先谈到这里,谢谢!

  黄益平:

  埃德蒙特·菲尔普斯先生特别强调在国际上除了金融合作以外,财政合作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是财政的赤字继续下去,会影响下一步的经济的长期增长。再次感谢菲尔普斯教授。下面请胡祖六博士。

  胡祖六:

 感谢主持人益平教授。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新浪网的论坛,这个主题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

  这次以美国次按房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其性质之严重,波及面之广,破发力之大,这确实是百年一遇的,罕见的金融大风暴。这次危机的成员也非常地复杂,现在还是众说纷纭,还处在激烈的争论之中,但是已经有很多非常深刻的教训可以吸取,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有非常强烈的改革的呼声。我认为这次危机的的确确从很多方面,很多层次,暴露了西方金融体系一些严重的缺陷和薄弱的环节。危机之后,痛定思痛,金融的重组和改革,特别这次论坛所讨论的国际金融秩序的重组和改革是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但是每天翻开《金融时报》都会有一篇关于怎么样金融改革的评论,各种各样的提议。我强烈地感到改革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明确改什么,怎样改,也非常重要。否则我担心因为现在有些提议如果仓促出台,就可能导致很轻微的说是矫枉过正,很严重的说是把婴儿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会导致很多意想不到的不幸的后果。所以我们要继续大刀阔斧的,根本性的彻底的改革,但是头脑要非常地理性,非常地清醒,弄明白改什么,怎么改。结合国内这一年多来,两年多,很多学术界、传媒、政策界的道路中有三点来说明改革固然重要,但是明白政策要改什么,怎样改同等的甚至更为重要。

  第一点,这次危机中导致很多人一种误读,当然华尔街完蛋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金融体系崩溃了,甚至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失灵了。这种说法在过去一年中充斥很多出版物,很多谈论的场合,但是我认为这种结论是错误的,至少是为时过早的。尽管这次金融危机所造成巨大的破坏,尽管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西方金融体系许多缺陷、薄弱的环节,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金融体系至今为止还是世界上最发达,最有深度,也是最有效率的。我们看到从二战以后,美国还有很多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所持续的市场和繁荣,这点跟它金融体系的效率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这次危机导致了美国、欧洲、日本进入二战以来最深重的经济衰退,也说明了金融是多么的重要,金融系统的稳定与效率,与经济的景气与繁荣密不可分,同样一个不稳定的金融体系或者一种金融危机,就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非常深重的破坏。这次危机不但不能说明金融从此就不重要了,而且显示进一步支持金融的重要性。

  第二,刚才几位领导谈到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提到了创新的问题。这次危机爆发以后,确实让我们重新去反思过去一些金融创新有些产品。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这次危机跟一种特别的创新就是证券化密不可分的,是证券化导致这次危机。我觉得这看法也是非常片面的。资产证券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已经在美国运作了将近40年,几乎是安然无恙的40年。证券化就是把银行金融机构很多长期的长线的资产让它变得更有流动性,使它和短期的存款的负债更为匹配,从而避免很多平衡表错配的风险和流动性的风险。所以这次危机不能简单地说就是因为证券化所引起的。很多人说是金融衍生品,连巴菲特都说金融衍生品就像一个核武器,其实我觉得巴菲特这个比喻非常恰当,金融的创新跟很多科技的创新一样,像核能,今天中国要建设两型社会,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使我们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其中策略之一是大力发展核能,所以能够和平地利用核能,为经济发展,为人们的福祉服务,但是核能被塔利班、被法西斯恐怖分子掌握,变成核武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不幸。金融创新跟很多科技的方面一样,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关键是怎么掌握,怎么利用。

  现实生活中,金融体系每天有很多创新的例子,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最最基本的比如存款就是一种创新,老百姓从前把储蓄放在床垫底下,现在愿意存到银行里,银行把多余的储蓄能够去给有需要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放贷,这本身就是创新。信用本来也是一种创新,这是基本的工具。同样衍生品在今天的时代,尤其中国高速的成长,国际原油(78.76,0.08,0.10%)、天然气、矿产资源的价格高涨,而且经常地波动,利率的波动,汇率的波动,资产价格包括房地产价格的波动,都需要我们的企业,我们的金融机构,我们的消费者更好地管理风险,金融衍生品为我们管理风险提供非常有效的工具。当然我们如果认识不够,我们错误的运用,会导致不幸的结果和灾难,就像这次金融危机所能够深切的体会和学习到。

  所以金融创新还是要继续坚持和保留下来,关键是就像刚才李克穆主席和从玖主席讲得那样,要加强有效的审慎的监管,使人们获得金融创新所带来巨大的效率的提高和社会好的利益,减少它负面的影响。

  最后,最近一两年讨论非常激烈的,整个国际金融秩序特别是中国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人民币的国际化的问题。因为这次危机很多人都觉得二战以后所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WTO还有BIS为架构的比较自由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崩溃了,特别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败了,如果看经济史,金融史,在人类历史上,像过去五六十年,在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为全世界的经济的持续的增长,为国际贸易的扩张,为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崛起打下这么好的基础,中国本身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跟这个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建立的支持是非常有关的。我们也在谈改革的同时把这种制度推倒重来,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三年前、五年前,六年前,甚至十年前,我都曾经写过文章,呼吁人民币要逐渐的国际化,呼吁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扮演更大的角色,前提是中国要有序的实现资本帐户的开放,在这种前提下,我们人民币才能扮演日益壮大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角色和功能。但是这不意味着现在要终止美元或者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从这次金融危机中,能够吸取很多深刻的教训,能够上了一堂免费的生动一课为我们所用。国际金融体系确实需要重组,需要整顿,需要彻底的改革,但是我们要有着非常清醒、理智、明白改什么,怎样改,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谢谢各位!

  黄益平:

  胡祖六博士给我们纠正了很多他认为不正确的看法,最主要就是他开始说的不应该把婴儿和洗澡水一同泼出去,不是说我们现在有了金融危机,所有事情都要推倒重来。一会儿我们可以再讨论关于美元的问题,关于其它机构的问题。再次感谢胡祖六博士的演讲。

  最后请出汪涛博士。

  汪涛:

  谢谢主持人。非常感谢新浪论坛邀请我参加。

  刚才几位专家都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一些主要问题做了探讨,危机催生了各个方面,包括金融体系、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反思和辩论都没有结束,有几点是大家基本上可以达成共识的。

  第一,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真正是全球化的,很少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不管这些国家有没有本身结构的问题,到最后在今天的这个市场上,在今天的全球化体系下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很多人讲到目前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或者汇率、货币政策或者金融体系是不是有问题,尤其是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系统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因此谈到各种其它的货币或者其它体系的构建。我个人的感觉,从理论上很难想象有一种别的主权货币,不是用美元,而是用别的主权货币就能够防止我们看到的出现的这些问题。虽然这个体系有问题,但是它在别的货币体系下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关键是在这样的体系下如何协调货币政策,如何进行多边的国际合作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下,在不同的汇率或者储备货币的体系下都是存在的。

  第二,刚才厉教授主题发言中也讲到总量分析的问题,其实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有一个宏观审慎的问题。宏观审慎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取向问题。有一点大家应该注意到,如果仅仅是把宏观的货币政策盯住普通的或者传统上的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所偏颇。而且在那样的体系下单独去关注传统的微观体制上的监管问题也会出现偏差,今天这个问题在中国可能也会遇到。有一点,如果在总量非常宽松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流动性过剩信贷非常宽松的情况下,金融的改革和风险的控制都是非常难的。如果银行信贷非常容易拿到,再去讲直接资本市场的扩展,再让企业去积极争取各种创新的机制,去争取比如企业债,去发债,或者是做别的产品,积极性也是非常低的。而且在总量和信贷非常宽松的情况下,要在微观上控制它的风险也是比较难的。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虽然中国的信贷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由于全球需求偏弱,不会很快出现传统上的通胀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总量的控制可以高枕无忧。本世纪初美联储和其它的央行犯过的错误我们不应该再重演。在中国的体制下,可能出现的不是通胀的问题,出现的是资源错配和资产价格上涨的问题。因此,货币当局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吸取这次危机中的教训,不能光盯住传统的通胀来看货币政策或者说总量控制是否适度。在中国微观层面上,还有许多的价格控制。因此,完全看传统的传导机制和通胀可能还不够。这种控制尤其是在价格的层面,包括各种要素价格、资源价格以及资本价格的相对低廉,都引导了整个中国经济的结构向某个方向发展。

  中国下面要做的是把各种管制的价格陆续放开,让价格真正体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而不是让政府行政地去决定哪个行业有过剩产能,哪个行业应该积极发展。如果把各种扭曲取消以后,相信民营企业或者市场里真正的需求和供给能够更好的去为我们进行资源的配置。

  最后,汇率的问题。汇率问题其实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宏观基本面相对于国外的宏观基本面的相对反映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表,而不是本。但是它也是我们所说的价格的扭曲一个方面,并不是最基本的方面,因为我们常常谈到的是民意汇率问题,也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可以不变,可以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或者汇率政策的机制,作为一个矛不变。但是本国内部的要素价格或者宏观政策的调整一定要到位。实际汇率的变动是由很多国家的基本面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这是很难控制的,而且政府也不应该去控制。因此,在目前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如果单纯把汇率当成一个简单的解决国内和国外失衡的手段,应该说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为国际上的失衡跟国内,或者各个国家本身的失衡是分不开的,只不过是各个国家本身宏观上失衡在国际上的一个体现。对中国来说,中国的结构失衡,其实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比如过多的依靠投资,过多的依靠重化工业的发展。重化工业过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因为民意汇率的盯住问题,而是因为国内的很多价格,像要素价格的相对扭曲,比如说资源价格、能源价格、土地价格、水的价格以及资本的价格等等这些方面的扭曲造成的。所以,最重要的要解决中国的结构失衡问题,应该从解决中国这些微观的价格机制着手。如果把这些改革做到位,相信中国外部的结构失衡,也就是贸易顺差相对较大也可以得到改变。往前看,解决国内的失衡是解决国际失衡的一个出发点,而不能把这两者隔离开来。

  谢谢大家!

  黄益平:

  感谢汪涛博士刚才讲的最后的一句话,可能是最重要的信息,“解决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国际失衡的问题”。

  六位嘉宾讲了很多观点,从财政政策到金融结构,从国内的结构变化到金融监管等等,有很多观点,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观点都一致,以后有机会可以讨论,没有很多时间在今天现场讨论。今天现场的讨论并不是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想法,我自己觉得跟中国相关的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起码我应该更深入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货币体系的变化,美元到底会怎么样变化,说实话现在我们不知道。即使要变化,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没有很好的替代系统。但是对美元的信心可能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对人民币的未来就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人民币在国际上要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从国际经济的结构、宏观政策来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比较好的人民币的汇率体系,能够支持我们长期增长,不是短期问题。

  第二个问题,金融监管的问题。有很多逆周期机制的问题,有金融创新的问题,有宏观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不同的金融监管的部门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接下来的问题的是是不是有宏观的金融监管问题,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是人民银行还是具体的金融机构,还是我们要像英国、美国那些机构一样有一个比较超脱的跨政府部门的金融委员会来观察金融风险。

  最后,是国际组织的问题。当然实际上涉及到下一步第一是不是要进一步金融开放的问题。有很多人说我们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因为我们的体制比较好,或者说我们没有开放。也许这是我们有利的。但是从长期来说,这显然不是我们下一步坚持不开放的一个理由,继续开放这个方向应该不会有改变,更多的是我们如何去参与和影响国际组织的变化,我们提到IMF(世界银行)、BIS(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包括G20,我们现在都很积极的参与。这些机构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相信在今后几年有很多事情发展。这些事情还是值得我们以后不断的讨论、不断的思考,相信会对我们的政策、实际市场发展有帮助。

  我们一起用掌声感谢刚才六位专家的精彩言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