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业机器人的订单能否持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 0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姚 伟 重庆报道

  “A股市场上自动化行业的上市公司不少,但生产高精密、高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上市公司只有我们一家。”2009年10月23日,机器人(300024.SZ)的证券代表王刚如是说道。

  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当中的领军者,机器人在成立9年之后,旗下产品已逐渐进入汽车整车、零部件领域,打破了ABB等国外巨头在上述领域的垄断局面。

  机器人董秘赵立国告诉本报记者,相比于ABB等外资巨头,机器人在综合配套、服务以及价格方面存在竞争优势,而公司的拳头产品——工业机器人主要是通过公开投标的方式获得项目订单,但少数时候也会采取直销的方式与用户签订销售合同,“有时候,一些老客户会推荐新的客户过来”。

  在赵立国看来,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厚积薄发,2005年开始,机器人公司开始高速发展,按照路演时披露的信息,公司焊接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8%增长至2008年的10%左右,其中弧焊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20%增长至2008年的30%左右。

  “公司主要是根据订单生产,一般的情况是,在招投标过程当中,客户下了订单之后,一般先将合同金额的30%作为订金交付公司,而在交货验收前,客户通常会视情况再陆续缴纳40%左右的资金,当验收合格后,客户通常会再缴纳剩余资金,仅留下5%-10%的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当一至两年运行无误,然后将这一部分钱交付给公司。”赵立国说道。

  当这一模式发生在机器人高速发展时期时,这体现在公司财务报表上则是应收账款的逐年激增。

  2006-2008年,机器人应收账款净额分别较上年增长8.43%、25.75%和13.81%。对此,机器人财务负责人金庆丰表示,这主要是机器人主营业务增长所致,2006年-2008年公司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4.12%、35.8%、39.65%。应收账款净额增长速度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体现出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处于合理水平。

  此外,机器人的应收账款绝大多数账龄都相对较短,截至2009年6月30日,机器人的1年以内及1至2年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同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92.27%,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较小。董秘赵立国粗略估计,2009年6月末,1年期以内的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应该在应收账款总额的80%以上。

  截至目前,机器人公司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子公司,进一步将营销网络覆盖到华北、华东、华南地区。而在未来两年内,公司计划在全国各大区域和重点城市建立8~10家分支机构和营销网络,实现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销售和服务的本地化。

  针对本次IPO上市后募集投资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工程”等5个项目,赵立国在路演时表示,将在明年底前陆续投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