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业登上产能过剩黑名单 面临二次去库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4日 11:08  中国经营报

  段铸

  4万亿元投资“铁公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曾让早已产能过剩的钢铁企业看到一线曙光,钢价的持续回升和需求的旺盛让,已经做出限产决策的钢企又开足了马力。

  然而,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向冲动的钢企泼了一头冷水。

  二次去库存势在必行

  9月30日,钢铁、水泥、玻璃、化工、多晶硅、风电等六大行业集体登上发改委产能过剩黑名单。同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门出台的《意见》,依据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等四项原则,从信贷、土地、项目审批等九大方面对上述六大行业进行限制和引导。

  10月16日,韶钢松山(000717.SZ)公布了2009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91.48亿元,创造净利润3945.2万元,两项指标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1.44%和91.86%。值得注意的是:韶钢松山上述业绩是在其上半年亏损2.18亿元基础上所得,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韶钢松山在今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则高达2.57亿元,较去年同比劲增516.49%。与韶钢相同,莱钢股份  (600102.SH)前三季度虽然累计亏损1.71亿元,但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为4.26亿元,同比增长89.24%。

  由此看来,“产销两旺”的钢企似乎与产能过剩无关。

  “钢铁企业第三季度业绩向好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七八月份钢价的大幅上涨。”东方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杨宝峰表示,7月国内重点钢铁企业(72 家)利润106.1 亿元,已接近5年行业平均盈利水平,“许多已经停产的小钢厂在7月份重新开工,而一些大钢企则在2008年年底减产后又开足了马力生产。”

  “外需下滑是上半年钢铁需求的最大负担。”杨宝峰认为,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其中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还依赖国际市场。目前在建的粗钢产能规模达5800万吨,2010年全部投产后,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中钢协最新预测数据显示,10月上旬,国内钢厂粗钢日产达到169万吨,高于8月168.8万吨日产水平,也高于9月164万吨的日产水平。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表示,如果钢厂不减产,2009年国内粗钢产量将达到5.6亿吨,2008年只有5亿吨,而2009年出口将减少4000万吨。2009年新增粗钢资源供应量将超过1亿吨。“中国市场要消化这么多的钢材是不可想象的,钢材已经明显供大于求。”

  我的钢铁网对国内22个城市的钢材库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国内钢材社会库存量达到120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50%。

  我的钢铁网研究员徐向春认为,中国钢材库存的总量可能会达到8000万吨。按今年新增钢铁资源供应量1亿吨计算,实际新增需求可能约7000万吨,供大于求3000万吨,而往年国内钢材正常库存量5000万吨左右,这样实际库存量可能在8000万吨左右。“中国钢铁业二次‘去库存化’不可避免。”

  河北钢铁集团市场管理部部长韩卫东认为,钢铁市场需求并没有改变,减产不可避免。“时间不是在今年四季度就是在明年。这一轮减产可能比较慢。而历次钢厂减产都是以跌破成本价后才得以实现的。”

  “目前钢企已经处于盈亏的边缘,日子远不如七八月份好过,而且钢价的继续下降已成必然。”河北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表示。

  信贷打压 项目停批

  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在产能过剩引导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抑制产能过剩将从信贷、土地、环保、证券、监察、项目审核等方向着手。

  “在经济总量指标即将重新步入高增长区间,保增长第一阶段任务顺利完成之后,需要更多关注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问题,以及本轮宽松刺激政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为了缓解内外部压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当前需要将宏观调控的重点由总量转向结构。”长城证券宏观分析师吴土金表示。

  资料显示,国内钢铁行业目前在建或已获批的钢铁产能为5800万吨。这其中包括宝钢集团、武钢集团在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的两个千万吨级钢铁项目。目前,这两个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已经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发改委突然重拳出击钢铁行业,这两个项目是否继续成为焦点所在。对此,熊必琳表示,湛江项目和防城港项目何时启动要看整个行业的发展而定:“全球的钢材需求今年可能要下降,去年是12.7亿吨,今年预计全年会是11点几亿吨,在这种情况下启动这两个项目,可能对整个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