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被忽略的美容鸡尾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3日 05:06  21世纪经济报道

   很久以来,我始终提醒我的客户注意现今女性已然遗忘了“美妆手法”。过去的女性做面部保养和化妆的手法,通常都是由母亲传授给女儿的,而这样的传统即便在西方社会也逐渐丧失了。如果我们关注一下就能发现,现在的消费者们都茫然无措:如何使用眼影?如何打底妆?使用何种产品来清洁皮肤?化妆的步骤为何?

   全世界的女性都疑惑于这些问题。日本女性在个人美容沙龙里找到了答案:只需要付很低的小时费用,美容师就会指导她们学习护肤和上妆的日常步骤。然而,我的客户看来似乎并没有准备好跨出这一步来负担起这些基本需求:当我告诉他们,未来的品牌应建立起与顾客的亲密平台并提供给她们再学习美妆手法的场所,我看他们都表现出赞同的样子,但是我也知道他们几乎不会考虑在其产品包装内另外设计和放置上妆指南手册……更别提雇用一位新的化妆大师。

   因此,消费者就需要“自习”了。他们使用互联网分享这些技巧并相互纠正。前不久的《纽约时报》提及,一位27岁的英国女孩Lauren Luke为了更好的销售她在E-bay上寄卖的化妆品,在YouTube网站上传了各种视频短片来展示如何使用这些产品。“我一直根据杂志上教我的那些步骤来做,但又总是觉得还有不足之处……我们已经受够了敷衍”。她的第一个视频上传之后的二十个月中,已经有超过两千万人次的浏览量,而她的YouTube站点在70多个国家也有了超过25万的会员。

   那么,什么时候美妆品牌才能真正聚焦和重视这个问题?难道非要等Sephora(正在启动Lauren Luke系列美妆产品并且和她组织化妆比赛)来开头?

   如今,中国人重新认识他们母亲所使用的美容品,中国消费者正在重新发掘传统化妆品的价值。1990年代西方品牌进入中国后,传统品牌渐渐淡出了主流市场。那个时期,还使用那些传统产品的女性被认作“过时”(老土)。而最近《上海日报》的一篇文章还隆重介绍了这些本土品牌。由于金融危机,中国消费者开始寻找价廉物美的产品:他们找到了曾经一度占据超市领导地位的传统品牌。

   “谢馥春”鸭蛋粉:这款化妆品命名为“鸭蛋”,是因为它的蛋形——一个固体的“蛋”可以被压碎使用,也可以用化妆刷抚刷使用。这家从1830年创办的公司,曾是皇家供应商。罕见的椭圆形、奇特的使用方法、有年头有故事……该品牌有条件获得巨大成功。百雀羚:1931年起根据一个德国配方所生产,这款保湿滋润的产品以3欧元41.5克一盒的价格又重回到超市销售(出口批发价为2欧元)。芭蕾珍珠膏,南京金芭蕾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护肤产品之一——产品的“西洋版”网上可以购得——它推崇传统配料,如胎盘和珍珠等的使用……

   传统的回归、对适合中国人皮肤的本土产品的搜寻、预算限制,我们发现在目前的中国,这样一份美容“鸡尾酒”渐渐改变着消费者的习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