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季度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就业质量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3日 04:36  第一财经日报

  郭晋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将于今天发布第三季度的就业数据。继二季度就业局势“V”形反弹之后,三季度就业数据是否会继续保持乐观?从目前显露的诸多迹象来预测,答案是肯定的。

  与就业局势好转相伴而生的是就业质量不佳,除了从业者薪酬下降之外,今年新增就业人员中有40%处于灵活就业状态,如何平衡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关系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企业招聘大幅增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天上午表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第三季度的增速更是高达8.9%。经济的强劲复苏对就业产生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就业研究所最新公布的季度分析报告称,2009年三季度的就业形势在二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好转。

  报告称,二季度就业形势的好转缘于劳动力市场招聘需求的强劲上升和求职人数的轻微下降,而前者是就业形势转变的主要动力。

  招聘需求的上升基于企业效益的好转。李晓超表示,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其中第三季度增速已经达到12.4%。从企业类型来看,作为就业主力军的股份制企业是所有企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达到了11.0%,远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4.1%,集体企业的7.9%,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3.4%。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4万亿投资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在第三季度表现得更加明显,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推出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了体现,三季度,房地产、金融、快速消费品等行业的就业竞争压力明显减小。

  国内一二线城市楼市的火爆也带动就业。二季度房地产的新增就业集中于中介以及销售类岗位,但随着房地产固定投资的大幅增加,从建筑到建材等产业的就业人数都得以增加。李晓超表示,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就业质量堪忧

  为了综合评估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所带来的影响,并为下一步政府决策作出参考,人社部成立专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专题组在刚刚公布的一份名为《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产生的冲击、重大挑战和新机遇》的报告中称,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全国企业岗位流失率为8%,推算大约有620万人失去工作,而新增就业750万人,增减相抵,仅增加130万个工作岗位。

  与失业相伴的是工作收入的普遍减少。报告称,返城实现就业的农民工中,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稳定,报酬减少的现象。

  同时,就业状况虽有好转,但基础仍不稳固。新增就业人员中,灵活就业人员占30%~40%,且这一群体的社保覆盖面仅占一半左右。

  “就业质量不高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曾湘泉说,由于企业效益下降和求职人数增多,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不高,尤其是起薪非常低,人力资源回报率下降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前就业形势的好转主要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虽然政府投入非常大,但并不保证劳动者有一个理想的收入。从根本上来看,就业质量的提升还是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稳定的劳动合同关系。

  四季度或延续好转趋势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上,李晓超又一次明确表示“政策不变”,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他也表示要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表示,中国就业的快速复苏与经济刺激计划密切相关,去年底紧急出台的减免、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确实帮了企业的忙,稳定了就业。她预测,四季度会延续三季度好转的趋势。

  曾湘泉表示,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就业能够做到快速回升,主要是政府行政手段直接促进就业所导致的,比如大规模固定资产的投资、社保缓缴减免政策、安排大学生入伍、“三支一扶”等等,但这些政策要持续下去难度很大,一旦政府开始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就业局势就会面临变数。

  “由于存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第四季度就业是否能保持三季度的趋势还要依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来判断。”曾湘泉说。

  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依然尖锐。从农村来看,下半年有500万~600万农村新生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在城市,据人社部最新调查,城镇16岁到24岁青年的失业率达11%以上,比平均失业率高出一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