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一轮人民币升值酝酿新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 23:43  投资快报

  布局四季度三大投资主线(之三)

  发自《投资快报》

  记者 李燕娜

  编者按:

  在美元贬值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人民币进入新一轮升值的预期逐渐增强。不少迹象表明,近期中国再度成为热钱逐利的主战场。

  而新一轮人民币升值能否给A股市场带来又一次盛宴,则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所在。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升值预期被进一步强化,地产、资源股的价值重估将成为四季度行情的核心投资主题。

  

  数据说话:热钱豪赌人民币升值

  在美元贬值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骤显,再加上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近期中国再度成为热钱逐利的主战场。

  日前,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全球经济回暖后,预计内地贸易顺差更明显,将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国际收支失衡压力加大,形成市场预期人民币升值。

  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高达4067.69亿元,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增量。该数据较8月份暴增了两倍半,被视作热钱流入的新证据。而9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增加618亿美元,扣除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仍有高达41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量无法得到解释。

  对此,日信证券研究员谢爱红指出,这部分无法解释的外汇储备增量,基本上来自于热钱流入。境外热钱加速流入境内是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主要推动力,扣除9月份的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之外,9月份无法解释的414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量,基本上为流入境内的热钱。

  更有市场分析称,今后半年,由海外资金流入所导致的被动货币投放或代替银行的主动信贷,成为新增流动性的主要推动力量。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分析师王庆也表示,保增长仍是中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今年年内,人民币汇率将按既定政策维持相对稳定,预计人民币将在明年年中重启升值。

  紧盯新一轮人民币升值主线

  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大关的首要功臣是房地产股,这让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产生了更多联想。有观点认为,除了业绩驱动外,人民币升值也成为A股上涨新的动能。

  事实上,新一轮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在形成,国际资本再次云集香港市场,A股与内地房地产市场也再次见到了热钱的踪影,房地产等人民币资产的行情热点也再度开始喷发。

  受美元走势疲弱推动,人民币升值预期近日连连升温,昨日,美元指数更是创下了历史新低。9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308元,10月21日的中间价已经攀至1美元对人民币6.8283元,已经相比升值25个基点。

  在美元汇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又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有海外机构报告指出,人民币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至少需要升值20%,对美元汇率则要升值40%。中国出口回暖,年内有望走出负增长,更使海外媒体开始鼓噪人民币升值话题。

  “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远远好于大多数其他经济体,中国将会在2009年下半年以及2010 年吸引更多资本流入。这样的资本流入将不仅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且也会给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从而加剧中国的资产价格通胀。”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如此表示。

  “人民币升值预期主要来自美元持续贬值的压力。” 国都证券分析师张翔认为,目前来看,美国亟须扩大出口来提振经济,同时也希望舒缓债务压力,美元走弱也是不得已的选择。而且,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决定了低利率政策短期内难以改变,人民币与美元存在的息差也对套利资金构成吸引。

  人民币升值会不会成为A股新的做多动能?投资者当然不会忘记上轮牛市中的人民币升值因素,房地产股当时也因此风光无限。上轮牛市从998点涨至6124点,上涨启动于2005年6月6日,这一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随后的股市大涨,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且升值的幅度出乎预料。

  显然,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被进一步强化,市场将可能重现资产价格上升、通胀压力剧增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地产股、资源股的价值重估将会再次成为四季度行情的核心投资主题。

   

  专家视野:细说两轮人民币升值的差异

  虽说人民币升值预期是老调重弹,但是否重新带来国内股票市场的又一次盛宴,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所在。犹记得,贯穿2006到2007年整个大牛市的其中一条主线,便是人民币升值。

  一般认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房地产、银行、有色金属及资源类等板块有望成为香饽饽。其中的因果关系很简单,人民币升值了,一是能够吸引境外资本来投资中国房地产,二是房地产价格会“水涨船高”。上轮牛市行情中,这些板块有过积极表现。可以说,如果没有人民币升值作推手,银行和地产板块不发力,上证指数是难以攀上6000点的。

  在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看来,如果人民币升值,受益的便应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今天来看,我国的投资渠道依然显得狭窄,交易规模庞大且容易进出的投资市场,依然要数股市和楼市。

  “人民币升值对整个A股都是利好,但如果A股上涨得令人望而生畏,估计热钱会重新寻找一些价格还未上涨的投资目标。”王泽辉说,除了股市、楼市等大宗资产以外,甚至农产品也可能受惠于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往往会吸引国际游资涌入中国楼市进行投机套利。近期的这波强大的升值压力,楼市作为以人民币标价的重要资产,或许将成为国际游资追逐的资产之一。但王泽辉认为,眼下楼价已经恢复到一定高位,因此热钱是否再次瞄上楼市,仍有变数。

  但也有保守观点认为,即便升值预期增强,投资者也不能简单将其与上轮牛市中的效应相提并论。尤其沪指在3400点附近阻力较大,A股四季度总体趋势是震荡走高,而不是大幅飙升。

  资源股:美元贬值下“金”光闪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资源股正成为机构大举建仓的首选目标。

  “人民币升值无疑对具有保值功能的房地产股构成利好。”长江证券广州江晚路营业部副总经理刘毅铭提到,美元持续贬值,对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股也是利好因素。

  一位稳健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表示:“房地产个股的表现提醒了投资者,这波行情还将是以资源、资产为主线展开。推动力还是资金,业绩方面的驱动因素虽然有,但肯定不能支撑后半程的股价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近期的煤炭类个股快速上涨也显示了这一特点,中国神华(601088)、西山煤电(000983)等个股的强势表现,就反映了资源类个股仍保持较高活跃度。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拥有稀缺资源的企业,将成为四季度行情最重要的主线之一。

  兴业证券研究所表示,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望加快海外资本流入的步伐,A股正向上走出盘局,建议调整持仓结构,并逢低买入。行业上,考虑到美元贬值,推升大宗商品上涨、提升通胀预期,阶段性看好资产和资源性类股。

  更有观点认为,如果房地产、有色金属以及受益人民币升值的资源股经过短期震荡修正后能扛起反攻大旗,市场大反弹行情有望产生,后期行情主线应该就是人民币升值主线。

  而联合证券则称,短期大盘在3000点上方震荡整固的概率较大,投资者仍可逢低关注资源类公司。如云南铜业(000078)、中国铝业(601600)等。

  “山西省资源整合给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规模扩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部分上市公司因为资源整合迅速扩张的概率较大。”海通证券研究所韩振国表示,建议关注山西省资源整合中获得资源较多的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上市公司,如中油化建(600546)、西山煤电、国阳新能(600348)、潞安环能(601699)。

  地产:人民币升值下价值重估

  在市场人士看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逐渐加温,再度形成对股市的利好。本周一,A股重新站上3000点之上,地产、有色等品种涨幅居前,其背后无不涌动着这种预期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旦强烈,将给A股市场的地产股形成两大做多动能。

  一是从实体领域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意味着热钱对拥有人民币资产属性的房地产予以追捧,从而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二是从金融股票的投资领域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意味着热钱也涌入到证券市场,使得地产股迎来旺盛的买盘支撑。这也得到了历史经验的佐证,在2006年至2007年的人民币升值周期过程中,地产股等人民币资产股大幅飙升。

  金百灵秦洪指出,由于地产行业相对独特的结算制度,目前的房地产销售收入一般要达到确认收入标准之后才可以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

  “今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在会计报表中是体现在预收款上,一般到下一年度甚至再下一个年度才可确认为收入。” 秦洪表示,这意味着不少地产股已锁定了未来一至两年的业绩成长趋势,有利于新增资金的涌入,也就带来了地产股反复活跃的前景预期。

  此外,东方证券策略团队认为,随着欧美投资者去杠杆化进程的逐渐结束,美元避险功能不断减弱并持续贬值,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态势的背景下,全球资本对于中国资产配置比重上升不具任何悬念。

  “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土地储备丰富、重估增值潜力更大的品种,特别是拥有大量优质、低成本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 金证顾问易凯表示,如“大浦东”概念的上海本地股,主要关注中华企业(600675);深圳本地股,可重点关注招商地产(000024)和深振业(000006),而华侨城(000069)也会迎来深圳二次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机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