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1日 05:57  金融时报

  深化合作与交流 建立金融服务平台

   

  本报南宁10月20日电 记者牛娟娟 徐友仁报道 今天,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与此同时,博览会期间的金融盛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也拉开了帷幕。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并得到了东盟各国政府及央行的大力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中国银监会广西银监局局长熊良俊、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主任陈方磊、联合国贸发会议副秘书长佩特科·德拉甘诺夫、老挝中央银行行长普佩·坎普冯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金早主持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马飚发表了致辞。他表示,此次论坛是在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高级别金融盛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日期的临近,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日益深化,要求加快推动区域金融合作步伐。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各个层次上的合作,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今后要继续通过博览会平台把金融论坛办成常规化的论坛,通过金融论坛,加强沟通与联系,增进信任与合作,共同研究区域金融合作的长远规划,逐步建立金融政策的多边协调机制,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向纵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苏宁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金融主管部门、国际金融机构等金融界同仁相聚在中国南宁共同研讨和进一步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对增强本地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和东盟国家深化金融合作的共识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空间巨大,同时面临更多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将与东盟各国金融管理机构一道,共同完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框架和机制,致力于创造更加稳健和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推动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强劲、持续和平衡增长。

  联合国贸发会议副秘书长佩特科·德拉甘诺夫高度评价了东盟国家进行一系列区域合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说,东盟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域合作,启动了东盟“10+3”的机制,在这之前,亚洲国家在1997年建立了“清迈倡议”,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间,这个措施很好地补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足。在2009年还启动了清迈多边协议,它使得东盟“10+3”的这些国家能够超越IMF借款的额度,内部机制也更平等,各国还建立了各个地区对金融的监管机制,这些发展都展示了东盟和东亚三国在建立地区性的应对危机的措施方面是走在前列的,这些举措和努力对提升地区的金融稳定非常有意义。

  老挝中央银行行长普佩·坎普冯表示,在金融合作方面,老挝政府意识到开放与融合是非常有效的,要加强合作,老挝需要在多边和双边的层面上融入到区域合作中。在东盟“10+3”的框架中,老挝支持并推动金融贸易自由化,“清迈倡议”的签订以及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不断加入全球和地区融合过程中,老挝致力于加强与东盟和东盟“10+3”的合作。中国与老挝两国的贸易额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不断的进步和提高的。在银行业,老挝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一个双边合作协议,在这个协议框架下,双方会共同构建一个有利的环境来推动信息交换和互访。他还表示,这次论坛将会为中国与东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开幕式后,还举办了中国东盟金融论坛第一部分专题会议,此部分主题为“金融危机下如何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内金融合作与创新服务”。金融时报社总编辑宋辅良主持了会议,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钢、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怀邦、中国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以及美国汉普敦控股(投资银行)公司李统毅发表了主题演讲。随后,宋辅良还主持了中国东盟金融论坛第二部分专题会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腾冲、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赵忠义、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总会计师林玉星以及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桉围绕“金融机构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支持”展开了深入的专题对话。

  本次论坛同期还举办了金融服务展,以企业金融、国际贸易金融、资本服务为主题,为区域内的企业界与金融界之间充分交流与合作建立服务平台,旨在促进区域内金融业更好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贸易服务和资本服务,推动金融业的交流、合作与创新。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金融主管部门领导、中国和东盟及欧美驻亚太区域商业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金融界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超过300人应邀出席论坛及相关活动。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