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价改革有助于建立市场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1日 05:57  金融时报

  电价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长期以来我国电价水平总体偏低,似乎每次电价改革都意味着电价上调,因此,市场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引发“争抢购电”的风波。

  近日,电价改革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据多家媒体报道,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电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电价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已结束内部征求意见的程序,有望于近期出台。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作为电力改革三大任务之一的电价改革即将拉开帷幕。

  尽管记者没有从上述部门获得相关《意见》,但从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三部委举措频出不难窥出些许改革端倪。

  近日,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电能交易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的交易价格、跨省区电能交易价格以及电网企业与终端用户的交易价格等方面对电价行为进行了全面规范;19日,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辽宁抚顺铝厂与发电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有关事项的批复》,标志着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正式启动。这一系列举动均表明政府进行电价改革的力度和决心,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电价改革将提速的先兆。

  实际上,国家一直在电价改革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相关资料表明,1985年以来,我国在电价方面先后推行了“还本付息电价”、“燃运加价”、“经营期电价”、“标杆电价”、“竞价上网”、“煤电价格联动”等多项政策;2003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2009年3月5日,电价改革第一次被明确提上《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温家宝总理指出:“2009年将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

  然而,时至今日,电价改革迟迟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现行电价机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有消息说,《意见》明确指出了这些问题,一是厂网分开后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和运行规划,上网电价仍实行政府定价;二是输配资产不分,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体系尚未形成;三是销售电价交叉补贴严重,电网企业单一购买的市场格局尚未打破,用户缺乏用电选择权。

  电价改革推进不利,也使得发电企业怨言颇多。“计划电”与“市场煤”使得煤价高涨而又无法向下游传导,电力企业的盈亏完全靠政府的电价调整。矛盾的存在和积累,使得电价改革势在必行,而当前长期存在的供需矛盾明显缓解,也为推进电力价格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的确,作为市场化慢、公共服务性很强的电力行业矛盾重重,电力产品的定价机制也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那么,电价改革到底何时改、怎样改?电价离市场化有多远?能否摆脱“一改就涨”的状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分析说,市场机制的建立和电力市场的培养,是这次电价改革的重头戏,具体包括“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实现竞价上网”“开展大用户与发电企业双方交易试点”“放开新核准机组上网电价”等。据悉,除了自然垄断环节的产品价格由政府制定,包括“输电、配电和调度”三个环节,非垄断环节的产品价格由市场形成,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行竞价上网后,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实行联动,将彻底改变以前政府定价的上网电价机制。假设未来电企主要成本——煤炭价格波动,上网电价方面可以把上涨成本向下游传导,对于大部分电力上市公司来说,可以稳定利润预期。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如果上述政策在未来12个月内成为现实,目前的行业产输配电体系将逐步发生根本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靠近大的用电负荷、且自身发电成本具备竞争优势的发电商将逐渐占有优势地位。电价由僵化向市场化调节的转变将成为电力股估值提升的催化剂。

  需要注意的是,电价水平仅仅是电价改革的一方面,电价改革还包括电价结构和电价与其他能源的比价。专家指出,电价结构不合理,交叉补贴严重,被补贴用户电价水平偏低,与其他能源比价不合理,不仅会造成电力能源的浪费,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曾刊载《近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一文指出,电价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这一目标终将渐行渐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