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琰
距离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只剩50天,但是,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总统奥巴马届时可能不会前往哥本哈根。
美国气候谈判特使斯特恩(Todd Stern)为前来伦敦参加主要经济体能源和气候变化论坛(Major Economies Forum on Energy and Climate)的各国环境部长和气候谈判代表们带来的确切信息是:奥巴马还没有决定是否出席这个有关气候协议的联合国会议,总统先生可能会来——如果届时取得足够进展。
10月18-19日,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南非、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这全球16个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联同欧盟在伦敦兰开斯特宫召开闭门圆桌会议,对哥本哈根相关气候问题进行非正式讨论。这些国家的碳排放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80%。
为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而进行的一系列预备会议,迄今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一些发达国家至今未承诺进行足够减排;而发展中国家则坚持不为其排放量设置上限。
斯特恩表示,如果美国加入的话,新的气候条约就不能如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要求的那样,成为“京都议定书”的扩展。他强调美国并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
实际上,由于在“京都议定书”存废问题上存在截然不同的立场,美国已令哥本哈根“预谈判”陷入僵局。
10月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期望的气候协议可能无法确保在12月完成,重要细节可能被留待明年甚至更晚讨论。
来自美国的国际能源署(IEA)副总干事Richard Jones稍早在巴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就曾指出,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将不会是气候谈判的一个最终行动,届时谈判肯定会有进展,但不是一个详细的协议,而只是一个大致框架。他表示,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前,还有关键的三年行动期。
美国的态度令那些对哥本哈根谈判成功心怀热望的国家不免忐忑。
不过,主持这次会议的英国能源气候大臣艾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反驳了那些对美国已经“放弃”的怀疑,他举例说,美国前任总统布什曾表示,美国的排放量将继续上升至2025年;奥巴马至少说,他将从目前的排放水平减少15%。“他们已经获得众议院通过的一项法案,现在需要让参议院通过它,还有很多路要走。”
但米利班德也呼吁哥本哈根需要国家领袖亲自参与,因为部长和谈判代表们无法单独完成这项任务。
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19日的会议开始发言,呼吁“50天拯救世界”。他警告称,如果不打破“僵局”,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大灾难”将摆在面前。
“没有B计划,”作为首个承诺将参加12月哥本哈根会议的政府元首,布朗说,“如果我们现在失败,我们将付出沉重代价。”
这次圆桌论坛讨论的焦点是气候融资问题,即如何提供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准备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阿尔及利亚、孟加拉、莱索托、哥斯达黎加、马尔代夫和埃塞俄比亚六国作为贫穷国家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后公报明确承诺,富裕国家必须提供一些资金,且所提供资金规模需要扩大。公报要求即将在苏格兰St Andrews召开的20国财长会议推动上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