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矿矛盾致4死14伤悲剧
高永钰
在山西省煤炭资源大整合轰轰烈烈推进之际,10月12日发生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悲剧凸显了解决煤矿产权问题的紧迫性。
当天12时左右,该县林家坪镇杨家山村民赵淑斌等人手提木棍、砍刀到三兴煤焦有限公司后与照看煤矿的白家峁村民发生冲突。双方的冲突终导致4人死亡、14人受伤。
血案背后
该事件的导火索无疑是关于这座煤矿的产权纠纷。
山西三兴煤焦有限公司煤矿临县白家峁矿井位于临县城南50公里的林家坪镇白家峁村内,始建于1984年,属村办集体煤矿,1997年以前生产能力不足3万吨/年,一直为村民成平顺承包经营。
1997年4月,白家峁村委与临县双勇煤矿(当时为临县双勇煤矿筹建处,后组建临县双勇煤焦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将白家峁煤矿承包给临县双勇煤矿经营,承包期限为50年。
不过五年之后,也就是2002年 5月23日,临县双勇煤焦有限公司与太原市三兴煤炭气化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书,将其承包经营的白家峁煤矿转让给太原市煤炭气化有限公司。之后太原市三兴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出资组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山西三兴煤焦有限公司”,负责整体接收临县白家峁煤矿。
2006年,山西三兴煤焦有限公司90万吨/年煤矿项目、60万吨/年洗煤项目被吕梁市确立为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底,该公司已将原先的白家峁煤矿扩建为年综采9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2009年6月,三兴煤焦有限公司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煤炭资源整合,根据山西三兴集团的网站资料,该公司是山西三兴集团旗下的四大公司之一。
2008年白家峁村委会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告上法庭,要求其撤销采矿权人由“白家峁煤矿”变更为“山西三兴煤焦公司”的行政决定。此案一审判决后,当地村民在煤矿搭起帐蓬看守,直至悲剧发生。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山西三兴煤焦有限公司与被整合者是否已经签订了整合协议,但“现在看来,这个整合困难重重”。当地县委的一位官员在接受CBN采访时称:“如果全部整合完毕,白家峁煤矿将形成年产30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
无法回避的产权问题
事件发生后,目前主持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林家坪镇工作的临县县委常委赵如宁在接受CBN采访时丝毫不掩饰对当前情形的担忧:“村矿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目前林家坪镇共有12座煤矿,其中属于乡村煤矿的共有8座,吕梁市直属1座,有3个目前还是基建矿。“矛盾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方式不同。”赵如宁说,“自10·12事件之后,现在正在做其他煤矿的工作,以维稳为第一要素。”
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高剑生此前接受CBN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企业只是签了合作框架性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意向书,真正的谈判实际上才开始。这一艰难的谈判和山西煤改的历史有关,早在2003年,当时因为经济困难,村镇集体煤矿普遍采取承包制,“集体挂名、个人经营”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采矿权名义上归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实际是所有的运用权都在个人手里。这为以后的“村矿矛盾”埋下了伏笔。
由于该时期基本上处于个人经营时期,2003年至2004年山西矿难频发。于是,山西省开始进行煤矿产权试点,其方案是让煤矿承包人出资买下井下的保有储量资源,每吨的价格在1元~2.5元不等,这笔投资叫“资源价款”,作为回报,政府承诺交了资源价款的煤矿承包者可以永久开采。
但实际上,政府承诺也意味着很多部门对该次煤改开了方便之门。不过,一场历时三年的改革,造就数千“真正的煤老板”。但2007年却是山西煤炭业真正的转折,临汾市连发余家岭、蒲邓等大型矿难,2007年12月5日,洪洞新窑煤矿瓦斯爆炸,105人死亡,这场改革面临危机。
很快,曾经的改革明星,包括副市长苗元礼在内的大批临汾涉煤官员落马。事实证明,煤炭领域存在巨大寻租空间。
“这就是现在症结所在,由于不透明的产权变更,导致了现在村民与煤老板之间的冲突升级。”一位当地的官员表示,“产权问题可能是导致现在煤炭资源重组的巨大障碍。”
赵如宁感慨,他从基层乡党委书记一直做到县委常委,“从来没有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原本整合完成后,林家坪镇就只剩下4座煤矿了,其中白家峁就是这4座煤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