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2日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中,胡锦涛主席阐述了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宣布了中国政府将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强调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如今,气候问题不断升温,如何发展绿色经济、如何建设生态城市也成为了中国城市关注的重点。中国各地城市在打造生态城市方面又有哪些特点与经验?
10月3日,贵阳、南宁、广州、杭州、海口、长沙、昆明七位城市市长走进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现场,与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总代表马和励、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苏州工业园区总工程师时匡精彩对话,共同分享发展绿色经济与打造生态城市的经验。
贵阳市市长李军:利用法律手段解决环保问题
谈到环境保护,贵阳市市长李军认为,我们过去比较擅长行政手段、宣传的方式,以及一部分经济手段。但是在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环保问题方面,做得还不够。
“贵阳在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李军说,“第一个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环保法庭,就是针对破坏贵阳市环境方面的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进行审判。我们的环保法庭成立以来,受理了近一百件这样的案子,效果非常好。第二个我们贵阳市加快了这方面的立法,我们对阿哈水库的饮用水源地专门有一个保护的办法。”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强调环保是大家的责任,谁要是破坏环境谁就要受到严厉处罚,这样的效果比简单的利用行政手段或者宣传发动的方式要好得多。”李军说。
广州市市长陈果:坚持全民参与环保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计划和措施,陈果市长在谈到这些计划和措施时,特别强调坚持全民参与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广州市也采取了一些特别的做法。
“比如‘游珠江’活动,报纸说广州在炒作,其实这个也是我们广州市一个用心良苦的事情,就希望市民去游泳,感受到大家如果轻易泼脏水、丢垃圾造成的河道污染,这样一个对比和感受,”陈果说,“因为十年前游珠江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六年前游,五年前游,大家还是觉得有点味道,今年游大家觉得有泥土味,专家说这是好的现象。”
陈果表示,通过这个活动使大家对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意识提高了,这个非常重要。他说,“我想生态城市建设要早谋划,晚了成本高,难度大。”
长沙市市长张建辉:不破坏是最聪明的保护
长沙市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方面有一些创新,他们认为并提出“不破坏就是最聪明的保护”。长沙市市长张建辉说,“我们现在过多地相信,破坏了我再去治理,采用工程措施,其实你不破坏才是最聪明的做法,也是成本最低的保护。”
“第二个我们提出来要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同样的建筑耐久性提高一倍,资源消耗下降一半,所以我们绝对不要再干五十年代建的房子八十年代拆,八十年代建的房子九十年代拆。搬走了施工队,就进维修队。”张建辉说。
苏州工业园区总工程师时匡:城市绿化要保持原生态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总工程师,时匡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城市绿化要有一定的量,并且成为系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绿化规划要保持原生态。
时匡说,“现在我们城市中间做了很多人工的景观,都喜欢在自然的景观中间加入一些人工构筑物,这实际上对原生态的保护是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实际上原生态的一些资源,就像我们的文物一样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在我们的规划中间不能够触及它,不能够去碰它,包括湿地。现在很多地区做湿地公园,实际上湿地是保护生态很重要的肺,不能去触摸它,更不能用湿地去做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