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工难要从产业结构本身找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 10:09  《浙商》

  当学者及社会大众对经济走势尚且迷茫的时候,众多地区近段时间却出现“招工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招工难”是否跟经济复苏存在着必然关联?

  近半数被调查企业存在“招工难”

  被调查的81家企业中,有37家表示近段时间出现了“招工难”问题,占比高达45.7%。这个比重,充分印证了许多地区“招工难”的现实。

  在浙江温州,企业缺人却招不到人的现象更为严重。“温州企业缺人现象严重,不断有老板打电话过来,找我们替他们想办法。”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下称“温州职介中心”)副书记王瓯翔告诉现场调查的《浙商》记者。

  据王瓯翔介绍,单从温州职介中心的统计看,温州今年1-8月份的用工缺口就高达12万人。《浙商》从浙江省发改委获得的一份调查数据则显示,温州市五大劳动力市场(职介中心、技工中心、鹿城、瓯海、龙湾),二季度企业登记招聘人数比一季度增加1.9万人,登记求职人数比一季度减少6.1万人,也就是说,二季度温州的用工缺口要比一季度多出8万人。

  由(表一)我们可以看到,七八月份,温州用工缺口大幅升高,相比2008年的走势,属反常现象。“以前在这个时间都没出现招工难的,今年的情况,主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王瓯翔告诉记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记者在温州职介中心的调查发现,由于部分企业未能及时撤掉招工信息,企业的用工登记信息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真实用工缺口要比上述数据小一些。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性短缺”

  记者在温州职介中心采访中,看到劳务中介桌面上的招工纸条,多为没多少技术含量的普工,而从记者拿到的8月份用工缺口的工种分布(表二)来看,温州的“招工难”,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普工荒”。8月份,职介中心统计的用工缺口为29272人,而(表二)中的十个岗位,缺口数达14712人,占比50.3%。

  对81家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各被调查企业根据企业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判断),劳动密集型及中小企业是本次出现用工难的主要主体,分别占比27.2%、39.5%。而大企业及高科技企业则很少出现这一难题。对存在“招工难”的37家企业的分析显示,这37家企业多分布在纺织、服装、零售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里。

  从(表三)中我们还可以看到,29.6%的企业认为“招工难”是个别企业或地区的现象,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

  外贸发达地区(如温州、义乌),由于受圣诞节前这段销售旺季的拉动,订单突发增多,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运作方式使得企业对于普工的需求量大幅上升,进而产生了这些地区的用工需求大增。而劳工的缺位(表四很直观地反映出了这一问题),使得供需矛盾进一步演化为了“招工难”。

  “招工难”≠经济复苏

  “招工难”是否反映出实体经济已经复苏了呢?“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现在有事要做,否则不会招人。”王瓯翔这样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不得不承认,企业急于招工,是个积极的信号,至少代表企业有活干了。

  在问卷中,我们也设计了关于“招工难”与经济复苏的关系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如表五):81家企业中,15家企业认为“招工难”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复苏,37家企业认为“招工难”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复苏,另外29家企业表示“难以作出判断”。

  “这可能是外贸企业圣诞节前的一个销售旺季,并不能体现经济的复苏。有的制造业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企业有了新的战略目标,在人才方面需要调整和补充。”杭州一家钢铁企业在问卷中写到。

  应对“招工难”

  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留在城市里的求职工已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而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他们又难有相应的实力去内地招工。从操作或者实用主义角度考虑,要解决好“招工难”,需要企业与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对企业来说,哪怕是小企业,如何完善用工体制是摆在当前的关键问题。据介绍,温州职介中心已经通过内地的17个劳动力基地广罗求职人员,并举办公益性招聘会,让求职的普通工人也能像大学生一样,跟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协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