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业与公众利益的冲突创伤奥运场馆运营

   一场大胆的奥运场馆运营实验,终因商业与公众利益的冲突而告终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李晨蕾

  10月6日,张艺谋将携《图兰朵》再回鸟巢。这位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缔造者,雄心勃勃地打算将其未曾施展的奥运创意运用于此剧,以吸引足够的眼球;此前,《图兰朵》被意大利超级杯以300万场租挤占了“奥运周年”的最佳时间,并被迫推迟至今。

  不过,在张艺谋重回到鸟巢之时,将《图兰朵》请进鸟巢的原运营主导方—中信联合体却已渐行渐远。8月20日,北京市政府与中信联合体签署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场运营维护管理协议》。协议约定,国家体育场“鸟巢”将进行股份制改造:北京市政府持有的58%股份将改为股权,主导经营场馆,并承担亏损和盈利;原中信联合体成员共持有42%的股权。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PPP”(Public公共—Private私人—Partnerships合作)模式建设的体育场馆项目,鸟巢的盈利风险自然不小。因此,签订协议之初,未来30年运营鸟巢期间可能亏损或折旧的费用就被核算出来,由政府投入相当于总投资58%的资金,算是对中信联合体的补偿。中信联合体所属的国家体育馆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一位高层表示,“实际上鸟巢100%的钱都是我们出的,政府只是把将来要补给我们的钱一次性补给我们,等于减少了我们的成本。”如今看来,这似乎也为鸟巢运营权移交提供了更为通畅的路径。

  协议签订之时,相关人士同时表示,运营权改变之后,原运营团队—国家体育场管理有限公司不会有大的变动,但董事长、总经理等公司高层则由政府人员出任。

  至此,中国首次在重大体育馆建设上进行的PPP模式尝试,以提前终止的方式意外落幕,而中信联合体在这一过程中则无奈地沦为“赞助商”的角色。

  听起来,这颇像悉尼奥运场馆的故事版本。只不过,早在奥运会前夕,悉尼就专门成立了名为“奥林匹克协调局”的政府机构,奥运会结束后,协调局更名为“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司职奥运场馆的持续经营工作。如今,悉尼奥运场馆早已捞回了本钱。

  “鸟巢的定位,(就决定它)一定得归政府管。”美国奥运经济论坛执行主席黄为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交给国家之后,统筹运营的效果会更好。而这也是“悉尼经验”所验证过的。

  两难生财

  实际上,由于鸟巢产权持有方和原运营方理解上的差异,使得鸟巢的运营在过去一年中波折不断。即便是鸟巢门票的定价,背后也充满了争议(参见本刊2009年2月20号刊《第二起跑线》)。

  “除了票价,还有很多小的、未成行的计划,也都被打压了下去。”国家体育场管理有限公司那位高管表示。鸟巢每年维护需7000万,加上硬件折旧及人员服务等费用,运营成本每年高达1.5亿元人民币。并且,由于只有经营权,中信联合体无法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迫于经营压力,国家体育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不得不绞尽脑汁地“借巢生钱”。

  其中最具想象力的是一个叫做“鸟巢圆梦卡”的项目,即推出2008万张价值1000元人民币、包含7至8次免费参观的计次卡;购卡人还可享受在鸟巢钢架结构上留下自身标记的“特权”。“当然,我们在技术上加以处理,30年后,我们移交时,这些痕迹可以被完全清除。”但如今,这一奇思妙想显然不可能实现了。

  经营权转移之后,接棒的北京市政府至少不会面临资金周转问题:同时拥有鸟巢的产权和运营权,银行即可提供资金支持。硬币的另一面则在于,贷款带来的将是更加巨大的投入成本。“如果贷款,利率成本加到商品上,最终还是老百姓埋单。”国家体育场管理有限公司那位高管表示。

  实际上,此前,鸟巢在旅游观光方面表现出的常规盈利能力,似乎已经能够支持中信联合体收回投资了。接近国家体育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士向本刊透露,自开放至今,鸟巢已录得逾1亿的净利。而且,鸟巢面向公众经营一年以来,盈利能力已大为凸显,大型活动的安排也正步入正轨:除了10月初的《图兰朵》,11月鸟巢还将举行ROC世界车王争霸赛。北京市国资委的公开数据表明,鸟巢开放8个月之时,参观售票收入已达2.6亿元。

  而这背后,则是老百姓对于鸟巢的参观费用及进入鸟巢后餐饮出奇昂贵的怨声载道。民众、政府和媒体的不断加压,充分表明了此种经营模式的矛盾性和不可持续性。

  不能忽视的是,下一届奥运会的临近,也令奥运热度正在增速衰减。国家体育场管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恒利在今年2月接受本刊采访时,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张表示,只能期待借助日常活动、赛事逐渐巩固并加深鸟巢在人们心目中的烙印。“就像培养一个小孩,后续的大型活动,才能真正再掀起高潮。形成一种价值的转换。”

  然而,这个刚刚年满1岁的孩子,如今则正经历着从“寄养方”手中被交还“亲生父母”的转变。这一转变并非突发,导火索则与鸟巢的第二次“冠名权”事件有关。

  在举办意大利超级杯前夕,赛事承办方欲在赛事期间为8万座椅冠名。承办方请来拍卖行,想要公正而高价地拿到一笔钱。闹剧开演:在拍卖现场,10余个竞拍方竟不约而同地将标的让给了台湾水果“大王”。当这位原来准备以10倍的价格中标的台商在兴奋的情绪中构想如何为赛事提供2吨特色水果的时候,国家体育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出面终止了此次授权。这次冠名的声势显然远大于中信联合体曾炮制的鸟巢冠名权出售,造成的负面影响让鸟巢的运营方和北京市政府都难以接受。于是,鸟巢的运营权移交问题被正式提上日程。

  经营权移交给政府之后,由于没有迫切的盈利需求,未来的经营方向必然会向更具符合国家形象、政治意义的方向转变,那么,鸟巢会否成为“面子工程”呢?“运营权移交给政府,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赔本。”黄为认为,鸟巢的留存其实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纪念,并能发挥新地标的作用。“如果非得说鸟巢在商业上、经济上的贡献,那也是无形的。”

  不过,对于中信联合体而言,类似情景仍难免尴尬:30年的经营权,转瞬变成了1年,自此,他们开始了“握着42%的股权静待资金回笼”的日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