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衡增长:全球经济失衡的巴别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 0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全球失衡的议题本身不可能由国际会议来解决,主要取决于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具体措施。 

  特派记者 吴晓鹏 匹兹堡报道

  上周在匹兹堡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极力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希望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降低世界经济对美国消费的依赖。

  对奥巴马来说,选择在匹兹堡开会就是要树立一个活生生的样本——这座曾经的钢铁之城如今已转型为高科技创新的中心。

  在峰会结束后发表的《领导人声明》中,G20领导人同意,建立“有力、可持续与平衡增长框架”,以矫正全球贸易与资本流动的不平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过去十几年间,全球最大的不平衡主要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以消费为支撑的美国经济负债高涨,而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盈余则不断上升。因此,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美国更多储蓄,中国更多消费”。

  但即便中美两国的官员也承认,要减少中美之间贸易与资金流不平衡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很可能需要多年的努力。

  “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不是写一个共识就能完成的。”美国负责经济、能源和商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David Nelson在峰会结束后表示。

  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事司司长马欣则称,中国的低消费问题“已经积累多年,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平衡增长框架

  奥巴马在G20结束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各国同意维持复苏方案,直到经济恢复增长、为繁荣制定的新框架得到实施。这一新框架“要求我们相互评估政策的得失,就改革问题建立共识,并保证全球需求促进经济的共同增长。”

  他所指的“新框架”即为各国同意建立的一个新的多边宏观经济政策评估机制,旨在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有力、可持续、平衡的复苏和增长。在这一框架下,G20成员将分享政策目标,关注中期内潜在的政策风险,确保各国自身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增长的趋势相符合。

  G20呼吁,这一框架需要借助IMF的分析能力和手段,以及世界银行在减贫和发展问题上的经验。其中,IMF要在这一多边评估过程中,协助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们,对G20成员的政策做出前瞻性分析,向G20和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IMFC)定期提交评估报告。

  借助这一框架,G20成员将通力协作,确保各自的财政、货币、贸易和结构性政策的集合效果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平衡增长的目标相一致。各国还将鼓励在评估中更多地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并将他们“整合”到经济发展的综合考察中去。

  各国央行行长和财长将在今年11月的G20财长会议上细化这一框架的实施细节。G20成员将于下一次在加拿大召开峰会时(2010年6月)讨论第一次多边评估的结果。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峰会结束后的发布会上表示,该评估机制由成员国自愿参加,结果并非强制。其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针对本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否有碍于全球经济的平衡增长。

  美国学者担忧,全球失衡的议题本身不可能由国际会议来解决,而是主要取决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各自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具体措施。

  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经济政策研究院德里克·西赛斯(Derek Scissors)告诉记者,“不管公报里说什么,中国要想实现转型会非常困难。”至于美国方面,西赛斯表示,美国政府创纪录的预算赤字意味着“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多少信誉”。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将从去年的4590亿美元上升到今年的1.59亿美元。

  美国纠偏:更多储蓄和出口

  在过去10-15年,全球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美国这个巨大的进口引擎。不过,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人实际上已经在缓慢地逐步调整。

  美国家庭储蓄率从2008年4月的0.8%上升至2009年7月的4.2%。不过,这一比例仍然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8.9%的平均储蓄率要低不少。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事司司长马欣评价说,“美国的储蓄率正在上升,我们相信这是回归老模式的一种纠偏”。但他也表示,不可期许一国的某项指标上升,就全面改变不平衡的现状。

  咨询公司麦肯锡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美国消费者采用削减支出、偿还债务和增加储蓄的方法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这些措施都是对经济衰退合乎逻辑的反应,而且多数消费者都是自愿选择这么做的;当前美国的消费、储蓄和平均债务并没有处在不正常的水平,而是在回归长期的正常趋势,因为“真正不正常的是美国消费者在过去20年中的行为”。

  麦肯锡还表示,美国消费者债务的去杠杆化对经济的影响将取决于收入的增长。如果收入不增长,储蓄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会减少1000亿美元以上的消费支出,从而会严重阻碍经济复苏。另一方面,相对健康的收入增长可以帮助美国家庭减轻债务负担,同时又不会大幅度削减消费支出。

  尽管美国消费者开始调整,但专家们警告,全球经济依然很容易退回到严重失衡的模式。只不过与过去10年情况不同的是,美国现在是公共部门在举债,而并非家庭为消费而借贷。

  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要想实现持续的复苏,需要全球需求模式出现一种远离美国的转变。“如果美国想要实现复苏,如果必须逐渐停止财政刺激,如果私营部门的国内需求十分疲软,那么美国就必须增加净出口。”

  中国解决结构性问题:更多私人消费

  与美国相反,中国和中东国家则坐拥大笔储蓄。对于全球经济失衡,前任美国财长保尔森以及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曾公开表示,失衡推低了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信贷危机。

  但中方并不认可这一观点。

  马欣表示,发达国家消费率过高、储蓄率过低,发展中国家截然相反的现实确实造成了不平衡,但这并非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财政分配、发展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对金融危机有所“贡献”。

  马欣承认,中国经济结构存在问题,政府也正在“下大力量”扩大内需,振兴消费。向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转型其实也符合中国自身的需要。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一年一度的“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就曾公开发出警告,称中国经济存在“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

  麦肯锡在其报告中表示,中国高度依赖出口和政府主导投资的发展模式使其实现了20年的快速增长,并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摆脱了贫困,但其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限”。

  虽然今年中国经济不再依靠出口拉大增长,但是中国的储蓄率并没有下降。据IMF数据,中国家庭和企业储蓄占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48%上升到了去年的51%。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对于家庭消费的依赖在减少,而对于政府投资的依赖却在增加。消费现在占中国GDP的35%,2004年是40%,1990年代初是50%。与之对比,印度是54%,欧洲57%,美国是70%。

  麦肯锡的报告表示,消费率低迷的根本原因是系统性的,它深深植根于那种重视投资胜过重视家庭收入的发展模式。

  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巨额的新增国内公共及商业投资来抵消海外对中国商品需求的锐减,已经帮助中国摆脱了全球衰退的影响。但是,经济刺激计划却几乎没有向着有利于个人消费的方向倾斜。

  经济刺激没有支持私人消费,这让长期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都开始担心中国经济了。他说,加剧令人担忧的失衡状况的宏观战略最终会导致失败,“中国必须让经济增长转向国内私人消费,这可能需要在增长规模上做出妥协。但鉴于这会改善中国经济的质量,在增长方面做出短期的牺牲还是非常值得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