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建国六十周年经济报道 > 正文
北京大学海外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委员,《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人物卷》主编杨保筠表示:“海外华人的三次归国潮是中国国内发展历程的折射,也是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化的反映,更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采取正确的外交路线、建设和谐社会等政策与理念的提出与实行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报记者/陈丽伟 发自上海
新中国六十年风风雨雨。海外华侨华人三次归国潮。
一甲子华诞,回顾六十年国史,海外华侨华人的三次归国大潮犹如历史眼窝中动情的泪光,串联起广大华侨华人与祖国风雨相扶、生死相守的情感主线:祖国,顺流时一直深切关注海外游子的五星红旗,逆流中躲避风雨的“方舟”,新时期大展宏图的绝佳舞台。
新中国成立
“回国不需要理由”
无论是开国大典的雄壮威武,还是对日后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新中国的成立都堪称1949年当之无愧的世界新闻头条。近代以来饱受洋人欺凌、战乱痛楚的国人兴奋异常,更让身居海外的华侨扬眉吐气,不但纷纷向国内“驰电来贺”,一时“迢迢江阳直向东”。
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无数海外华侨华人听从心里无声的召唤,东南亚地区华侨学生回国学习深造,形成了高潮。众多华侨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怀着拳拳报国之心,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后或振兴科研,或投资建厂,或兴学助教……第一个回到新中国的彭桓武教授,不仅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奠基人,还亲自领导并参加了核潜艇、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当年,已是爱尔兰国家科学院院士的他,义无反顾地从爱尔兰启程时说:“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的五年间,各行各业的华侨华人归国者近18万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技专家中,有21位是从海外留学归国的。正是钱学森、陈宗基、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等科学家奋战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才缓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科技人才短缺的艰难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示国力的最初基础。
海外排华
“祖国是最坚强依靠”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改革开放前,一些国家因国内政治斗争出现大规模排华现象。大批华侨被迫回国,甚至被驱赶回国。新生的共和国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成为排华潮中华侨华人躲避风雨的“方舟”。
“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依靠。”40年时间犹如白驹过隙,现居厦门的菲律宾归侨杨永泰,至今难忘1960年参加迎接印尼归侨的仪式:“那年我18岁,是泉州第一中学的学校铜管乐队队员,参加那次仪式我终身难忘。有一户归侨,全家依大小整齐列队,走在前头的父亲,高举五星红旗,8口人在《歌唱祖国》歌声中,步伐整齐踏着歌声的节奏,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下汽车,走进欢迎会场。那场面是何等感人,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欢迎大会上,许多归侨热泪盈眶,用他们那半生不熟、带有浓浓印尼腔调的普通话,控诉印尼当局迫害华侨的卑劣罪行,对祖国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派船接海外侨胞回国感恩不已。”
海外出现排华浪潮原因复杂。从政治上来看,由于新中国的成立,一些国家将此视为威胁,加之西方殖民时期奉行的民族政策,造成了民族之间的裂痕。经济方面,华侨华人勤奋刻苦,经济状况比当地人好一些;文化方面,华人喜欢群居的传统习惯也影响其融入当地社会。华侨华人在一些所在国往往成为其国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面对华人被排斥被迫害的遭遇,中国政府挺身而出,为海外华侨华人伸张权益。同时积极斡旋接回华侨华人难民,并在全国设立华侨农场,安置归国的华侨。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全国接待安置归侨、难侨近百万名。
改革开放
“共同实现中国梦”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锣鼓声急,一大批渴求新知、探索世界的中国人踏上了看世界的行程。数年后,当年出国的弄潮儿再一次成为回国的急先锋,从教、创业,推动中国迅速与世界接轨,联袂出演新世纪的复兴大戏。
1995年的北京,一个刚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学成归国的年轻人,顶着日头、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大街小巷为自己的公司寻找生意。与此同时的北京中关村里,另一个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学成归来的年轻人正用自行车驮着当时还没人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服务器去邮局办理托管业务。
15年后,当年自行车上的两个年轻人已经是所有媒体追逐的焦点,他们一个是国内影视大佬“华谊兄弟”掌门人王中军,一个是开启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张朝阳回忆自己学成后义无反顾的归国经历时表示:“我通过回国创业引领了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兴起,‘中国梦’使我以成功中国企业家的姿态与美国主流社会平等交往。”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也是当年回国大军中的一员。这个从中国农民家庭走出去、在澳洲拿到绿卡的学子,如果不是回国创业,将是澳洲一个科学实验室里的优秀研究员,在遥远的他乡享受中产阶级的优裕生活。当推动中国民营企业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时,施正荣曾发自肺腑地说:“别人都说到美国来实现美国梦,而我今天到美国是来实现我的中国梦!”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留学生在国内创办的企业已超过十万家,他们的归国创业带来的是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经济模式、新的技术、新的资本。有人把他们称之为中国在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先锋队。
杨保筠教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海外华侨华人会看到更多的创业机会,更多的人会回国寻求发展机会。特别是当他们在海外遇到金融危机等各种困难时,这种现象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