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岛工业占经济总量的46.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9日 08:25  经济日报

  本报讯 记者胡考绪 刘成报道:新中国成立60年,青岛市工业经过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实力比较雄厚、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1949年,青岛市工业总产值为2.2亿元,2008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122.73亿元,增长了3692倍。2008年,青岛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062亿元,占GDP总量比重达46.5%。

  青岛市工业快速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后。青岛用了30年时间,使工业增加值从20亿元扩大到2000多亿元。其制造业门类由单一的轻纺工业迅速壮大为家电、电子、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车、石化、钢铁、纺织服装8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综合产业体系。通过“西移、北上和转移”三大举措,制造业布局由改革开放初期东海岸的散乱格局,发展为以4个国家级工业园区、9个省级工业园区和6个功能区为载体的有序格局,“组团布局、梯度发展”的制造业格局已经开始完美融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战略中。2008年,青岛实现了由轻纺城市到“制造业名城”的转型升级,揭开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篇章。

  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青岛市成功探索了一条“核心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的青岛特色发展道路,动车组、大造船、1000万吨大炼油等核心项目的名字已经成为青岛市最受关注的词语。作为引擎,核心项目为青岛造就了一批知名企业、培育了一批著名品牌、串联起一批产业链条、集聚了一批产业集群、拓展出一批工业园区。截至2008年,八大产业为全市提供了112万个工作岗位,贡献出2018亿元GDP,催生了5户超100亿元、14户超50亿元的大企业,培育了68个中国名牌、37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单一轻纺产业到30多个产业门类、8大产业集群为核心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工业园区承载的布局架构,青岛已经完成了制造业的第一次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青岛制造业又在着手进行由“制造”到“创造”的第二次转型。青岛制造业的第一次转型是以产业引进、扩大规模为内容,以制造加工为特征的粗放式转型;第二次转型则是以淘汰落后、优化升级为内容,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引领式转型。动车组、船用曲轴、发动机、芯片等大项目已经悄然拉开了以创造为特征的第二次转型序幕。

  目前,青岛市已勾勒出未来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蓝图————“十二五”及今后10年,青岛将通过“引进核心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实施老企业搬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核心技术推动青岛创造”三大举措,做大做强石化、汽车、造船和家电4大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纺织服装、钢铁、食品饮料、橡胶4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轨道交通、电力设备、机械装备制造3大战略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节能环保等5个新兴产业。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