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二次创业路:零七工程建设是钢铁工业的旗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8日 16:36  新浪财经
第二次创业路:零七工程建设是钢铁工业的旗帜
1980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武钢。(图片来源:武钢网站)

  武钢从1953年筹建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艰辛的发展过程,钢铁产量从刚开始的150万吨发展到现在3000万吨,从1958年投产到现在,武钢已经生产两亿多吨钢材,纳税近700多个亿,相当于国家投资武钢的10倍。职工的生活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回顾武钢50年发展历程,因其作为中国钢铁工业一员感到光荣。国家大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给了企业很好的发展空间,没有共和国的发展,也就没有武钢的发展。

  武钢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3年筹建到1954年、1955年以后正式破土动工,到1958年9月13号投产,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解放初全国就几十万吨钢,现在全国是六七亿吨钢,完全不可比。钢铁是基础工业,当时中国的枪炮没有钢铁做,“一五规划”很多项目需要钢铁,毛主席、党中央提出“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那时东北老基地鞍钢还有一点钢铁,中南是汉阳铁厂,上十万吨,很少,南方几乎没有。当时钢铁的发展完全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所以武钢一投产就是150、200万吨,起点很高,由苏联专家援助,对国家、对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非常重要。同时四面八方支援武钢,鞍钢以及全国的很多人才都到武钢来,包括很多军人转业、干部转业,第三任、第四任总裁就是部队的师级领导转到地方。武钢是国家投资的、全国人民支援的。武钢的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工业起步阶段时国家的英明决策,所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一直延伸到1994年前。

  1974年文革后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装配,批准了武钢“零七工程”,投资40亿人民币,建设三厂一车间,包括全国都没有的热轧厂,还有冷轧,轧机的宽度是1.7米,工程代号叫“零七工程”,生产汽车板、家电板、硅钢片以及适用变压器、电机、飞机铁芯等重要高端品种、高质量和国家建设需要的一些技术材料。从那时到2004年、2005年是武钢第二个创业时期,是很重要的关键时期。从“零七工程”以后,中国打破封锁,开放国门,武钢率先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来加速发展后,钢铁行业才有了别的很多援助,用冶金部老部长的一句话说,武钢“零七工程”的建设,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引进国外装备和技术的先河,应该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第三个阶段,是最近几年,从2005年以来,中国钢产量逐渐达到4亿吨、5亿吨、6亿吨,武钢在这个时候该怎样发展?2005年以来,武钢强调技术改造,“十一五计划”中要求把所有的装备中该改造更新的,按照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品质要求等全部改造更新,落后的全部淘汰,花了几百个亿,用四到五年时间基本改完。另外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把湖北比较大的钢铁企业鄂钢用资产划拨的形式归入武钢,武钢是中央国企,鄂钢是地方国企,把鄂钢50亿资产划给武钢,交给武钢管理,这种灵活重组,使鄂钢得到了新生,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了,技术进步加快了,产业升级了,落后的技术淘汰了。鄂钢经过这几年发展,规模从200万吨接近400万吨,品种占比从百分之十几提高到30-40%,地方税收和职工收入也增加。重组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拉动。重组鄂钢后,武钢又对昆明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昆钢”)进行联合重组,成为昆钢主业的控股股东,武钢进入后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把他的股份买过来,现在发展比较好,对机构作了调整,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对产品更新开发,还做了发展规划,确定了改造项目,下一步可能把昆钢从昆明安宁市这个花园城市的老区搬到城外去,产能不扩大,但是要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个正在做。当地政府和昆钢的职工也是很满意的。重组柳钢以后,与广西共同建设武钢广西第一个临海钢铁基地,这对武钢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几个重组增加了武钢产能两千多万吨,现在武钢产能达到三千万吨,广西临海基地前期启动工作已经获批,最后科研报告审批由于金融危机停止下来,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明显暂时不能启动。随着国家建设发展,相信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会启动这个项目,到那时,武钢可能会有五千到六千万吨的规模,都是很优异的品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武钢把三个阶段称为三次创业。1958年是第一次创业,1974年是第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从无到有,第二次创业把武钢的产品质量提升到很高的档次,技术突飞猛进。第三次创业从规模上和跨度上,已经跨越了省市,并且提出在技术、产品、安全环保、管理四个方面达到国际一流。

  三次创业的个人印象:令人震撼

  50年代我还在上学。那时武钢的建设者来自全国,首先是工作,其次是生活。建设者在临时搭建的一些很简陋的房子生活,很艰辛,和共和国的发展一样,武钢从无到有,一穷二白起家。30万大军在长江边一个荒山上开始建设,让人震撼。

  我70年代进入武钢,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以后,这十多年在炼钢厂工作,做技术员,做车间主任,有的时候工作没有干完,都不能下班,比如炼钢炉子的职工到下班的时候必须将炼出的钢铲完,铲一两个小时,再下班走,一分钱奖金没有,大家的自觉性、责任心非常强。上班也没有空调,都是一个很大的鼓风机放在楼前,把衣服敞开吹一吹。汽水都是盐汽水,像啤酒瓶这么长,咬开,直接往肚子里灌。下班以后,裤腿都成白帆布,裤子到第二天上班都是硬的,但还要套上去,因为裤子就两套,另一套还没有领回来,还得穿着这套,自个把它揉软了。就那么艰苦,但没有一个职工流动走掉,很少有人迟到违规,纪律性很强。工人非常朴素,没有钱多钱少的问题。那个时候二级工的工资39.56元,三级工高一点点,那时候钱值钱,但这些钱也很少,只够养家糊口的。那个时候给我印象很深,产业工人的精神状况,对国家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完全不一样,而自己没有什么物质待遇,劳动强度那么大,这让大学毕业的我感触很深。我在那里无话可说,跟他们融在一块,深深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影响。我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

  2000年以后,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钢铁也不例外。以前用十年时间仍在几千万吨徘徊,2000年以后,几乎是以几千万吨,也就是10%到12%的速度增长,一下子从1998年以后一亿吨左右增加到现在的六、七亿吨。这个增长速度显示了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1958年搞大跃进,砸锅卖铁,也就几百万、上千万吨钢,现在不用谁强调,靠科技推动,很快就上去了,这给我印象也很深。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