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年 中部崛起战略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8日 03:07  中国经济周刊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这标志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形成。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促进中部崛起水到渠成。中部崛起可以起到承东启西的作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优势,带到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东中西经济平衡发展。

  口述者:单大年

  1939年生,江苏江阴人,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8年起,连任两届武汉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在两会上提出“整体推动共同发展中部地区”提案。

  我的政协提案是关注“中部塌陷”

  1991年,我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担任总工程师,从1993年起,兼任武汉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起连任两届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同时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中部崛起的问题。

  早在2003年前后,民革中央到武汉调研,了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地方情况。当时我就提出了“中部塌陷”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当时,中部经济发展增长率已经低于西部,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在全国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听任“中部塌陷”会激化区域经济矛盾,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中部究竟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如果说北京是中国的大脑神经中枢,沿海(边)地区就是中国的四肢,那么中部地区则是中国的躯干。中部地区处于承东接西的战略地位,如果中部塌陷,血脉不畅,必然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遭遇肠梗阻。

  2004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中部崛起”列为全国经济工作任务之一。

  就在2005年前后,我受全国政协委托,为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做一些前期调研,我走了全国很多个不同地区的省市,对中部崛起的认识有了全国宏观的视野。

  2005年,在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提出了一个提案即“整体推动共同发展中部地区”。

  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是中部崛起应该整体规划,而不是各自为政。

  中部六省各有资源优势,也各有区位优势,很容易造成各自东西,东张西望。我认为,中部应该成为一个坚强的联合体。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就像欧盟是不同国家的联合体,那我们中部六省为什么不能组成一个团体呢?

  每个省单打独斗,是中国“麻将文化”的劣根性的表现,也是小农经济思想的反映。就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业来说,有的一个省就有好几条生产线,而有的生产线一年才仅有几万辆车下线。这样的生产线还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吗?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应该整合,从中部整个地区来布局,节省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中部发展要锻造软实力,即要培养优秀人才和发展自主创新的技术。

  基础设施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只要多投点钱,成果不难显现,但软实力却很难评估。什么叫软实力?我认为,中部地区要有战略眼光,要有人才储备和自主创新的技术储备,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因为区域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

  第三,中部要建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国是能源大国,但在单位产出上的能源消耗却达到了日本10-20倍。中部六省富有资源、能源,更要倡导两型社会的建设。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这标志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形成。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明确,2015年前,国家将集中政策、资源、资金力促“中部崛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胡雪琴采访整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