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张艺谋的印象事业:8700万投资2年内收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8日 00:18  中国新闻网
图片01:记者在丽江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半山腰看到,过去只是普通的山洼洼,但从2006年7月开始,印象系列第二部作品《印象丽江》在这里演出,把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实景演出场地,从此之后演出每天进行,到底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
    图片01:记者在丽江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半山腰看到,过去只是普通的山洼洼,但从2006年7月开始,印象系列第二部作品《印象丽江》在这里演出,把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实景演出场地,从此之后演出每天进行,到底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
图片02:事实上,10月6号、7号即将在鸟巢上演的《图兰朵》,即使票房大卖,也只能收回6、7000万,相对于1.2亿元的投入还差很远,《图兰朵》出品人叶迅告诉记者,他真正图谋的,是《图兰朵》的全球市场。
    图片02:事实上,10月6号、7号即将在鸟巢上演的《图兰朵》,即使票房大卖,也只能收回6、7000万,相对于1.2亿元的投入还差很远,《图兰朵》出品人叶迅告诉记者,他真正图谋的,是《图兰朵》的全球市场。

  (主编:马洪涛     记者:顾平     摄像:李慧、陈艳波、徐胜、毛云李、贡存)

  昨天的节目,我们看到了资本力量如何打造出了中国文化市场的独特现象“张艺谋制造”,尽管张艺谋已经成了一个金字招牌,但依然面临着诸多考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即将开演的鸟巢版《图兰朵》,总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2个亿。但是,这场歌剧只在鸟巢演两天,每场需要卖出去5万张门票。而1998年太庙版《图兰朵》当时演了11场观众总数也只有3万人。演出场次缩减5倍,门票销量却要多出3倍,这给鸟巢版《图兰朵》的票房前景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8700万的投资2年内收回,印象系列产品陆续走下张艺谋的流水线

  记者:“有没有担心说这个观众怎么来吸引这10万观众,这个票房有没有问题?”

  导演张艺谋:“我不知道,这一部分并不是我来负责,但是我觉得会有人来看,但你是不是10万张票都能卖出去,或者是不是上座率有多少成,这不敢说。”

  豪思国际总裁叶迅:“现在鸟巢,你做两场,你想实现7、8千万的票房收入,不管演什么,你就是搞演唱会这都是很难的,更不要说你是演一个大型实景歌剧。”

  那么作为对鸟巢版《图兰朵》总投资上亿的风险投资机构IDG,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记者:“豪斯公司叶迅告诉我们说,这回投资意在抛砖引玉,这样来看的话,这会不会太贵了?”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那你想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代价的,我个人觉得的话,没有人愿意去失败,但是我觉得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小。”

  记者:“您还是很有把握,因为北京一年演出3.8亿的票房收入,两场演出就要到1.2个亿的投资?”

  熊晓鸽:“那过去从来没有演过吧?”

  记者:“而且还是歌剧,要让中国的观众去听歌剧。”

  熊晓鸽:“那我想问你一下,为什么不多给我一点更好的祝愿呢?”

  作为国际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IDG十几年间在中国总共投了200多个项目,失败的只有19个,这样的战绩需要的显然不仅仅是祝福,推动张艺谋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神奇的市场力量呢?为了真实地感受一下张艺谋品牌带动的产业,我们的记者千里迢迢来到云南丽江。

  记者:“我现在是在丽江海拔3100米,玉龙雪山的半山腰,过去这里只是普通的山洼洼,但是从2006年7月开始,印象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印象丽江》在这里演出,把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实景演出场地,从此之后演出每天进行,到现在已经有200万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

  山里的天气多变,就在我们拍摄过程中还下起了雨,但《印象丽江》的演员们显然已经适应了各种天气,演出照常进行,而观众们穿着雨衣,看得津津有味,中途没有一个人离场。

  记者:“你来看的原因是什么?”

  观众:“反正就是慕名而来。”

  记者:“是慕哪个名而来的?”

  观众:“主要是我们张导导的。”

  记者:“是什么吸引你看这个演出的?”

  观众:“因为张艺谋的这个,我在杭州的时候,也知道有《印象西湖》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但是,所以我觉得一直都是慕名而来的。”

  记者:“一般像游客愿不愿意看这个演出?”

  导游:“非常愿意,他们还是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的。”

  记者:“为什么大家很感兴趣?”

  导游:“我觉得一个的话是因为张艺谋他本身有非常有影响力。”

  在对观众的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张艺谋的名头而来。但看演出的过程中,人们感受最深的,却是500多名全部来自丽江当地的纳西族、藏族、白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演员的原生态表演。

  观众:“很震撼,很震撼,真的很激动。”

  观众:“心里很舒服。”

  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观众:“就是满山的都是人,太震撼了,少数民族也很厉害。”

  观众:“纳西族真不愧是勇敢、神秘的民族。”

  普米族的小伙子扎西次里是500名演员中的一员,当他剧中“殉情”一幕中,一边奔跑一边呼喊,打动了很多观众。

  采访的时候,扎西总是不停地笑,他告诉记者他和同伴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改变了很多。

  扎西次里:“有太多的变化,自己的收入也提高了,以前刚刚,不在这里的时候,在外面打工然后收入都很低,来这里收入比以前高了几倍。”

  记者:“现在能挣多少钱?”

  扎西次里:“现在一个月能3、4千。”

  记者:“不错,很不错,村里的人都很羡慕你们吗?”

  扎西次里:“对,现在家里面都说,然后家里面有人,他们叫我介绍来这里两上班,现在不招人。”

  扎西和伙伴们没有想到自己的演出会这么受欢迎,《印象丽江》现在每天演出2到3场,今年暑假期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演4场。为此,现在剧场正在规划扩大规模,对座位进行改造。

  印象丽江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涌涛:“原来我们的座位只有1200个座位,那么为了满足这一个现在每场观众的进场人数,我们现在已经加到1900个,那么这个就是我们今年,10月黄金周以后,我们对整个剧场要做一个,座位要做一个整体改造。”

  总经理徐涌涛告诉记者,丽江印象项目总投资是8700万元人民币,按照目前的经营形势,两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徐涌涛:“今年1到9月份,到今天,我们已经接了95万人,我们收入已经接近9000万,那么到年底我们争取就是我们力争在这个月底突破100万的接待人次,我们的收入也将过亿就是这样的概念。”

  8700万的投资2年内收回,3年后年收入过亿,这样诱人的效益引发了众多地方政府追捧。于是,一个又一个的印象系列产品开始陆续走下张艺谋的流水线。

  著名营销专家叶茂中:“印象《刘三姐》,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你比如说那一段桂林山水,那个你像桂林山水多了,随便割一段给你,然后他的演员全部是白天在江上劳作的渔民,晚上给点钱就成了演员,那么他所有的这一切怎么能够画龙点睛,什么样的人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我觉得就是张艺谋的品牌,因为用了张艺谋的品牌,印象《刘三姐》它就成了一个中国,甚至世界都知名的一个演出品牌。”

  在《印象刘三姐》之后至今的5年间,包括《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在内的3部作品相继推出,与旅游相结合的“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成为张艺谋品牌下的又一主要产品。

  《印象》系列总导演王潮歌:“当它好了以后,水到渠成的出现了一个方向,出现了一个经济的脉络,这个时候樊跃和张艺谋我们是敏感的,并且是一个,我觉得挺有前瞻性的艺术家吧,就是我们认为这个方向是我们应该抓住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