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实验室到市场 高新技术成果惠及百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7日 16:4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本报记者 王海蕴报道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短短6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渺小的一瞬间。然而,新中国却用这一瞬间成就了一段不可复制的光辉历史,谱写了一段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不朽篇章。

  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高新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走出实验室的科技成果,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从日常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衣:从穿不暖到穿得时尚

  谈起60年来衣服的变化,很多人感慨:从多人一衣到一人多衣,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变化真是太大了。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力量。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由于技术落后,我国纺织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品种少,而且技术工艺落后。

  以毛纺业为例。当时我国只有13万锭毛纺设备,而且9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自上世纪60年代,我国毛纺业开始自主创新。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应用新工艺,如从各种锭端加拈纺纱、转杯纺纱,到自拈纺纱、包缠纺纱等;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改善织物外观和组织规格,改进产品的实物质量;在品种上,从素色到花色,从机织到针织,从生活用品到工业用品,各类产品品种齐全。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毛纺织产品如今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如今,我国一些纺织企业甚至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领先世界的技术和产品。

  食:从吃不饱到吃得健康

  民以食为天。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饱饱地吃上一顿”不仅是老百姓最大的梦想,也是党和政府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了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吃得饱,60年来,我国不断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并取得了极大成效。如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粮食总产量从6000亿斤跃上了1万亿斤的台阶;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我国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和应用,工厂化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目前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百姓吃得饱的同时还追求吃得安全和健康。如今,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技术和检测手段也得到很大改进。在食品安全检测企业的绿色中药、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环境等指定检测实验室里,先进的检测设备24小时不停地运转。

  住:从几代同堂到绿色住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代同堂的景象比比皆是。那时,农村人挤在自建的土房、茅草屋里,而城里人只能等着单位分房。

  而今天,住房已经不再是不可企及的梦。在城市,建筑工地无不热火朝天,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在农村,一排排“一砖到顶”的新房已经不再罕见,富起来的农民盖起了小洋楼,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新型墙体材料和高保温材料不断涌现,混凝土空心砌块、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逐渐替代了传统墙体材料;外窗玻璃产品由之前的普通单层玻璃、双层玻璃发展到中空、充气、LOW-E玻璃,塑钢型材、钢化玻璃等也广泛应用,取代了传统的钢窗和铝合金门窗;平衡供暖技术及其产品、锅炉运行管理技术与产品屡获突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节能技术与建筑技术也日益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太阳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可控自然采光等技术与建筑实现了高度融合。

  行:从出行难到四通八达

  2008年6月,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最高时速超过了350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列车,京津之间的行程也由过去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了半个小时。这样的速度在6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从自行车到汽车、火车、飞机,再到磁悬浮列车、新能源汽车……60年来,我国交通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飞速发展。

  就新能源汽车而言,我国自2001年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来,投入不到20亿元,仅相当于丰田公司年度开发投入的1/20,用10年时间走过了日美欧20年的发展过程,自主研制的新能源汽车站在了与发达国家相近的起跑线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595辆新能源汽车成功运营,令世人刮目相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下降,新能源轿车进入家庭已为时不远。

  通信:从一无所有到3G生活

  书信、电话、短信、电邮、在线通信、3G手机……通信方式的变更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60年来通信业的日新月异。

  60年前,固定电话还是“稀罕物”,老百姓只有到邮局才能打电话,写信仍是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上世纪80年代末,重量在一斤以上、价格达万元的“大哥大”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可是,这个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天价”的移动电话主要是一些名人或是老板使用。上世纪90年代末,手机逐渐在百姓中普及。2008年,3G手机开始试应用,再远的距离,通过它都可以进行面对面聊天。

  60年来,通信方式的巨变,记录了我国通信业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全部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多年,受多方原因的影响,我国通信业发展非常滞后。直到1984年,上海贝尔作为中国通信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宣告成立,才正式拉开了我国通信业以市场换技术,引进外资的序幕。随后,我国通信业抓住程控交换技术和光缆技术成熟的机遇,果断上程控、上光缆,实现了我国固定电话的迅猛发展。此后,我国又准确把握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大规模建设移动通信网络。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3G标准、CDMA系统、数据通信、双模手机等方面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出的技术为中兴、华为等一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医疗:从资源匮乏到疫苗大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医务人员只有10万人,平均每万人只有2张病床,技术水平低下,医药和设备产业几乎是一纸空白。

  然而,在科技的推动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60年来取得多项重大进展: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岛素;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我国研制成功对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今年甲型H1N1流感袭来时,我国科技界又迅速反应,与发达国家同步开发研制成功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投入批量生产。

  医疗业的发展为百姓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60年来,我国基本消灭了天花、丝虫病,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儿童白喉已连续20年无报告病例;乙型肝炎也通过接种疫苗等措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国在全球率先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试验,并成为首个可以应用这一疫苗的国家。

  回顾新中国60年来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艰难中起步、在迷茫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以惊人的毅力和超强的才智,完成了一次最伟大的跨越:从一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今天的科技大国。

  站在60年的新起点上,所有的中国人都充满信心:未来60年,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完成从一个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到那时,科技成果一定会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加翻天覆地的巨变。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