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咏
言咏
刚从北极考察归来的潘基文称北极气温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们的预测快得多,到2030年夏季,北极的冰山将有全部融化之虞。这位联合国秘书长如此“危言耸听”地发出世界正在走向毁灭的预警,他期待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能最终制定出一个针对碳排放的全球战略。
“目前,对碳的危险嗜好正控制着我们的世界。”他在2008年世界环境日致辞中曾这么说。
伴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严峻后果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低碳经济”成了当下流行的新概念。
它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有着未雨绸缪的认识,按目前的消费模式,2014年之后英国80%的能源需要依靠进口。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撰写了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 《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
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同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厘岛召开,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这对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次年的金融危机谁也不曾预料。这场危机反而催生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和动力。
2009年年底将在瑞典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为了兑现两年前巴厘岛的承诺,之前三轮谈判的预热让“低碳经济”再次成为瞩目的话题。
一
“金融危机是一个使低碳经济的步伐加快而不是放慢的现实原因。”
——全球气候问题先驱、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院长杰弗里·萨克斯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年,低碳行业的收入增长幅度仍然达到了75%。这是一个令人惊艳的数字。
“这一结果令人惊讶,也很令人鼓舞,这表明该行业在全球经济中正变得多么的重要。”汇丰股票定量研究全球主管若阿金·德利马说。
三年之前,发表于英国的《斯特恩报告》认为到2050年低碳商品和服务行业的年营业额将达5000亿。这个预测显然过于保守,因为,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20年这个行业的年收入就将超过2万亿美元。
“金融危机是一个使低碳经济的步伐加快而不是放慢的现实原因。”全球气候问题先驱、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院长杰弗里·萨克斯说。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汇丰气候变化行业指数成分股公司的数量已从2004年的154家增至目前的368家。
世界低碳产品和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航天业和国防业收入的总和,这个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每个国家都想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在这个日益增长的诱人蛋糕里分得一块,并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奥巴马上任初始即为能源部2010年申请263亿美元资金的预算,侧重开发新一代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可再生和替代能源,从而帮助美国转型为低碳能源经济。他说,要想使美国的经济真正转型、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并使地球免遭气候变化之苦,生产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今年2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刺激美国经济的《2009年恢复与再投资法》,预算是7890亿美元,其中有约500亿美元用来提高能效和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目标是通过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未来10年中创造至少46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英国政府7月正式发布名为 《英国低碳转换计划》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将英国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这意味着英国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行 “低碳经济”,商业和交通等部门还分别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方案,比如 《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
英国商务大臣彼得·曼德尔森表示,全球低碳产业的价值达3万亿英镑并在不断增长,政府会支持并确保英国在这一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英国政府也希望以此助力深陷衰退的经济尽快复苏。英国是为数不多的依然深陷衰退的发达国家。它的“低碳转化计划”将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中蕴含的潜在职业机会将缓解英国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对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也可促进生产和消费,比如对煤电厂进行技术改造的“清洁计划”预计将提供3万到6万个就业岗位。再者,发展“低碳经济”之后的英国还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利。
二
“这很可能是世界经济史上又一次最活跃的转型,中国在争当‘低碳经济先锋’的道路上会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
——前英国首相气候变化与发展领域的经济顾问、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
在“低碳经济”风起之际,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引得西方政府高官以及环保组织专家频频来访。
英国内阁首席大臣兼商业、创新和技能大臣曼德尔森9月7日至10日访问中国,曼氏此行的参观安排都围绕“低碳”这一关键词展开。他在上海参加了由英国BP公司参与发起并组织的 “上海市大学生节能减碳创新行动”项目活动,还参观了生产环保节能玻璃的皮尔金顿集团。他表示,当前企业面临两个最大的商机,一个是中国作为不断增长的经济体带来的商机,另一个是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中的商机。
在英国之前,美国今年已有希拉里、盖特纳、朱棣文和骆家辉等多位官员到访中国,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方面的合作都兴趣盎然。
欧盟E3G第三代环保组织也和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合作,以南京、平凉等地市和园区为试点,联合发布了 “中欧低碳技术与投资示范区调研报告”。 报告针对现今欧洲主要低碳技术和投资公司如何与中国相关城市进行项目对接进行了可行性调研。这个报告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上发布,这次会议也首次出现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活动,如可持续能源和二氧化碳减排研讨会、节能环保暨留学人员投资项目对接会等。
中国政府正将低碳经济作为一大发展重点。在政府层面首次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2006年底,当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APEC会议上胡锦涛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国务院强调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以期在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在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金融危机中处于冲击前沿的广东在考虑经济转型的同时开始了对低碳经济的探索。广东省政府、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及英国驻穗总领事馆今年5月合作启动了 “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项目,深圳被列为试点城市。
保定和上海在建设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联合推动之下,成为首批试水低碳化发展的城市。在位于崇明岛的东滩,上海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其设计的宗旨是在经济条件可行的限度内接近 “碳中性”。在保定,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拉动力最强的支撑产业,其势头让这座二线城市重归人们视线。目前保定拥有中国唯一的全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以及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继保定和上海之后,东北重工业城市吉林今年8月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第一个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城市。随后不久,长沙亦表示有计划在“长株潭”开展低碳经济城市试点和低碳社区试点。
“这很可能是世界经济史上又一次最活跃的转型,中国在争当‘低碳经济先锋’的道路上会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前英国首相气候变化与发展领域的经济顾问、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如此评价。
对于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国际非赢利性机构“气候组织”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们在题为《中国的清洁革命》的报告中指出,在短时间内中国已经在一系列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方面赶超了很多发达国家。
三
“有的城市一提到低碳经济就发展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以为这样就是低碳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来还是在制造业上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
中国仍然处于 “高碳经济”的时代。在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69%依靠煤炭,发电量的80%左右来自火电。“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条件意味着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这将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5%和75%。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只占24.2%。
另外,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到后期的经济发展阶段,在产业模式上仍然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这必然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据统计,2000年至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达9.1%,其中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90%,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1/3。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 《中国的绿色革命》中建议,中国如果想在减少碳排放上取得较大成果,必须改善能源结构,包括使用太阳能、核能、风能。
向清洁型能源转型的一个现实瓶颈是成本问题。风能发电的成本是传统煤电的1.5至2倍,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高,大约是6-10倍。很多省份出台了庞大的风力发电规划,定价以及如何并网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赵国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低碳经济的愿望很好,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太高,没有实际的市场和盈利的可能。
一些金融业者的说法印证了赵国通的担忧,他们认为“低碳技术太广太新了,不能做出客观可靠的评估”。
根据上海市发改委的《上海能源白皮书》,上海地区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在2010年下降到46%,但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依然困难,2008年的上海能源消费量已突破1亿吨标准煤,已达到2010年的预计目标。
在短期难以改变能源结构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的着重点将是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
在观念上,地方官员对发展低碳经济也存在两个误区。一些官员担心影响招商对推行低碳经济持抵触态度,另一些官员把新能源设备制造等同于低碳经济,“有的城市一提到低碳经济就发展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以为这样就是低碳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来还是在制造业上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说。
四
“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建设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个人不愿意改变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习以为常的舒适、富足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过度消费能源的基础上的。”
——英国能源问题专家安德鲁·斯皮德
今年7月,由北京发改委组织的“一元节能灯”换购活动推广进各个社区。在小区门口摆设的摊点上,京籍居民能凭身份证以每只1元的价格购买5只节能灯泡,如果换购5盏不够,能以每只7元的成本价多购买几只。北京发改委计划用3年时间,把“一元节能灯”推遍北京,换灯后将有望节约15%的照明用电量。
“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建设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个人不愿意改变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习以为常的舒适、富足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过度消费能源的基础上的。”英国能源问题专家安德鲁·斯皮德在其文章中写道。
对于芸芸大众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的影响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给予了毫不吝啬的肯定,他称赞“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下,这些普通民众在环保先锋的倡议下,正尝试一种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之处的改变,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贡献一己之力。
豆瓣网下的“低碳生活小组”聚集了一批环保达人,他们把房间的普通灯泡都换成节能灯泡,洗菜水储存下来冲马桶,提高办公室的空调温度,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骑自行车上班,不吃口香糖,使用时尚的环保袋,装修时宁可多花钱也要买环保材料。
低碳的生活方式还衍生出一系列新词汇,比如“碳足迹”、“碳中和”。“碳足迹”是指公司、家庭或个人每天的碳耗用量。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产生的“碳足迹”需要进行补偿,这就是“碳中和”。
和清洁能源一样,这种绿色生活方式也面临着成本的制约。现在节能环保产品的价格都比普通产品高很多,从大处的节能住宅、节能电器到小处的装修材料、节能灯泡,无不如此。另外,在当下的中国进行低碳生活还缺乏社会服务基础,你需要在林林总总的节能产品中遴选,哪一种产品能真正节约能耗,哪一种产品披着节能的外衣,实际上却耗费更多的能源。
霍伟亚就职于致力于环境问题的非营利组织“中外对话”,他在《低碳生活要付出高成本》一文中写道,他的一位同事花30元购买了一只节能灯泡,灯泡用了一个月后即坏了,所节约的电费不足3元。他的同事面临一个选择:还要继续购买这种昂贵的灯泡吗?
同事决定再买一个。在文章结尾之处,霍伟亚问:“那只是一个30元的灯泡,如果面对价值100万元以上的一套所谓节能住宅,他还会坚持低碳生活吗?”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