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大产业稳步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5日 21:45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雷海超综合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国民经济结构不断充实调整、优化升级的60年。6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以及城乡和区域结构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以农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分配绝对平均主义、城乡分割等不合理状况得到了根本性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粮食供给自足农民收入多元化

   占世界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我们不仅实现了13亿人的粮食供给自足,而且由粮食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占有209公斤原粮。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3000亿斤、6000亿斤、8000亿斤、1万亿斤几大台阶。同时,经济作物生产协调发展。200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达749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16倍;油料总产量2952.8万吨,糖料总产量13419.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10.5倍和46.3倍。2004至2008年,粮食连续5年增产,2009年实现夏粮连续6年增产,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应对各种困难局面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单一,收入以农业收入、粮食收入为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民收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了2008年的4761元,其中1979至2008年年均实际增长7.1%。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更是达到了人均2733元,同比增长8.1%。

  农民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农民的衣服是补丁摞着补丁,而今,西装革履早已不再新鲜。平板电视、自动洗衣机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农家,小汽车也不再稀奇。

  迎头赶上跨入工业大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不全。工业结构极为简单,生产水平极为低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对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进行了多次重大的调整。从“轻纺工业优先”、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到“优先发展基础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再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整体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从结构简单到门类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到轻重工业基本协调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工业主导,逐步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共同发展的转变。

  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一个曾经连铁锅都要砸掉炼钢的国度,如今正在为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而烦恼;一个曾经的贫油国,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一个曾把轿车当作奢侈品的国家,如今正在为扩大消费而鼓励汽车下乡。

  进入新世纪,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格局开始形成,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经历了市场竞争洗礼后的中国工业,无论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机制上,都更加市场化。

  60年一个甲子。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崭新历史起点。中国工业化这艘巨轮,正沿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航标,朝着工业强国的方向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白手起家服务业迅速崛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服务业异常凋敝。交通运输网络近乎瘫痪,邮政通信网点稀少,市场商品严重匮乏,金融、家政、旅游等服务行业近乎空白。随着经济的恢复,服务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在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据主要地位,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发展受限。1978年,批发和零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0.9%,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仅为5.8%和7.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大量服务职能开始从政府、企业和事业机构内部逐步分离出来,扩展了社会服务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各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快速发展。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商业建立了发达国家商业100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零售业态。除了大型百货商店、商品批发市场以外,以连锁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以及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直销等无店铺销售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业竞争的态势。产销结合、科工贸结合、国内外市场对接、品牌经营等先进营销方式在中国商业领域已经普遍实现。由分布在全国城乡的商品市场组成的商品流通网络,以及餐饮、住宿、各类居民生活服务业和各类新型服务业网点,既为全国商品货畅其流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与消费环境。

  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2%和13.8%,比1978年分别下降了8.6和7.1个百分点,金融业、房地产业所占比重为14.0%和10.6%,分别比1978年上升6.1和1.4个百分点。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