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洋浦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2日 02:37  第一财经日报

  王恺

  建省后,海南甚至获得了比深圳、珠海更多的优惠政策。1988年,国务院先后下发第24号、第26号文件,规定海南可以自由兑换货币;境内投资者自获利年度起10年内不再补缴所得税;土地使用权出让一次性签约最长70年;可以不提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竞争。

  正是基于国家给予的自由权限,许士杰产生了一个惊人的设想,他决定在洋浦等地再造几个“小香港”, 把海关撤出海南,搬到湛江,使全岛成为自由贸易岛。

  洋浦被定位成“特区中的特区”,但海南省政府根本没有资金开发洋浦,仅开发区的“七通一平”就需要100多亿元,而当年海南全省的财政收入仅为4.2亿元。在此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参考国际通行的商业惯例,提出了引进外资,由外商成片开发的大胆创举。

  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与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协议确定,海南在洋浦半岛上划出3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开发区,其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期限为70年,区内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全部由外商负责。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洋浦模式”,即允许外商成片承包开发。

  洋浦开发模式所涉及的面积之大、期限之长、灵活度之高,无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的最高程度的举措。但当时这种做法并不能为国人所接受。

  迟福林也是开发洋浦的主要参与者。据他回忆,1989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有政协委员在发言中对洋浦开发模式进行公开指责,称其为“制造新的租界”。随即,100多位政协委员也就这个问题分别联名递交了提案,要求制止海南开发洋浦。国内一些青年学生甚至上街游行,贴出了“声讨海南卖国”的标语口号。

  1989年4月,许士杰看到报纸新闻后,拍案而起:“我要反击!”

  作为海南开山辟路的第一任省委书记,许士杰至今仍深得百姓感念。拳拳之心被辱之为“卖国”,向来以儒者风度、温良沉静为人著称的许士杰异常愤怒。激动、压抑、太阳穴的脉管在突突地跳,他来回踱步,他伏案灯下,想赋诗,想作文,思绪如麻,却无从下笔。

  同年4月28日,邓小平很快作出批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但在当时的政治大背景下,洋浦并没能发展起来。直到199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开发才算真正启动。

  洋浦开发在质疑声中整整被耽搁了4年。

  4年间,比海南晚起步的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原本准备在洋浦投资的许多大公司、大财团、大项目几乎全部转到浦东。而洋浦则错过了最佳的开发期。

  海南2000年开始调整招商和土地政策,洋浦才逐步走出低谷。2004年开始,海南省重新建立起政府主导开发建设的模式。通过“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加快洋浦发展,走集约化、大工业发展道路。

  如今的洋浦承担着振兴海南工业的沉重使命。2007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设立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这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其被定位为我国南部地区辐射东南亚和东北亚的,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的区域性航运和物流中心,国内重要的石化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及面向东盟地区开展自由贸易的桥头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