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市梦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2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太贫穷落后了,一切都始于白手起家。80年代末,海南省委领导曾算过一笔账,海南建省头十年的开发约需要2000亿元人民币。而当时海南自己可用的钱一年仅有20多亿元,加上中央给的5亿元,仍是杯水车薪。除了向国内外银行借贷和用最灵活最优惠的条件公开招商引资,土地批租则成为政府融资的撒手锏,《海南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规定》遂于1989年3月出台。

  地价低廉、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海南就是地产企业的天堂。

  房地产开发势如潮涌。1991年至1993年底,在海南注册的房地产公司达4830多家,约占当时全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15%,总注册资金高达500多亿元。

  大老板建大楼,小老板盖小楼,没钱人凑钱买几套商品房炒楼花。很多金融机构以20%以上的利息拆借资金用于炒房,追逐地产的每一分钱都热得发烫。当时流传的说法是,“谁遵守规则,谁就是傻子”。土地部门关于土地规划的一纸草图,转眼之间便能在炒地者手中转化成空中楼阁的凭证。

  海口的主要街道天天像过节一样,道路两边的椰子树上,拉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条标语,行人走在下面看不到天空。广告小姐身披彩带,乘着广告车吹吹打打,喊喊唱唱。广播、电视和报纸上到处充斥着大量房地产广告。

  海南原省委书记阮崇武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1992年小平南巡后,海南经济出现空前高涨。那一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83%,三亚也达到73.6%。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源于房地产业。

  在房地产被炒得如日中天的海南,洋浦亦未能逃脱泡沫经济的厄运。由于急需大量开发资金,不得不依靠卖地来筹钱,1992年到1993年,熊谷组以每亩300万元左右的价钱卖出去900多亩地。旨在“保证向工业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低地价优惠”从而吸引外商投资兴厂的洋浦工业开发区,几乎变成一个房地产开发区。

  1994年,中央宏观调控急刹车,海南地产泡沫瞬间破灭。

  林克昌至今对此仍深表感叹:“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肩上,痛在心里。”1999年下半年,国务院在海南开展大规模的处置积压房地产试点工作,林克昌被调任海南省建设厅任副厅长,并专职海南省处置积压房地产办公室副主任。

  畸形的地产市场留下了三大“脓包”:455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长期无人问津,所积压房地产竟占全国的十分之一;1631万平方米的烂尾楼四处林立,满目疮痍;2.38万公顷被圈占的建设用地长期闲置荒芜。

  海南20余家信用社悉数倒闭。受上级指令,海南成立发展银行来接管倒闭的信用社。消息一经公开,便引发全岛挤兑风潮。1998年6月21日,海南发展银行亦被关闭。

  大量公司倒闭,大批企业一夜之间逃出海南。

  经济增速也急剧跌落,海南遂陷入“三年低迷”。从1995年至1997年,海南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都降至全国倒数第一,比西藏还低。而此前1991年至1993年,海南GDP增长率连续位居全国第一,最高增速达41.5%。

  林克昌生命中的8年时间也全部用在处理海南闲置积压房产上。

  处置每一宗烂尾楼都是一场场攻坚战。林克昌说,海口龙昆南立交桥旁的申鑫国际广场(原华美大厦)债权人当时多达28家,债务量高达7.3亿元,先后遭到岛内外8家法院的反复查封。其间经过三次拍卖,最后降到3800万元才得以拍出。直到2007年6月,海南省处置积压房地产才宣告结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