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滇庆:非常遗憾印度走错了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0日 18:15  中国经营报

  姜蓉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全球还有40%以上的人生活在贫穷之中,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高达800万。而贫富差距却越拉越大,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

  摆脱贫穷的有效途径在哪儿?

  中国和印度近年出现的高速经济增长,让很多穷国看到了一线希望。徐滇庆等几位学者在《终结贫穷之路 中国和印度发展战略比较》中得出结论:“中国的路是正确的,非常遗憾,印度走错了路。”在中印“龙象之争”的背景下,此等论断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中国经营报》:中国和印度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产业道路。就解决贫困来说,你在《终结贫穷之路》中认为中国的产业道路是对的,印度的是错的。何以下此结论?

  徐滇庆:中国和印度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中国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入手,将大量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印度从高科技入手,计算机软件外包的成功令人瞩目。对于中印两国的成就人们见仁见智。

  只有那些具有明显外溢效应的行业才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假若印度选择IT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头行业,那就走错了路。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典型的内生增长,而印度吃亏在缺少工作机会。如果印度不解决就业问题,就谈不上什么内生增长。

  《中国经营报》:你有个主要观点:就业是解决大多数老百姓的脱贫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有竞争力的;但是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印度的高科技产业应该附加值更高。这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或许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但他能创造财富,创造财富也是解决脱贫的方案之一,这个你怎么看?

  徐滇庆:高科技我从来没说它不好,问题是印度高科技产业解决了200万人就业,而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是要替大部分穷人讲话,还是只看到一些精英?精英要脱贫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你要看世界各国的“终结贫穷之路”,美国、英国、日本和“四小龙”,全部都是开始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是普遍规律。你叫一个穷国上来就搞高科技?错了!大部分人不能干高科技,多数国家也没那么多钱。

  《中国经营报》:是不是该这么理解,一个人口大国,从穷国走向富国的过程,首先就得解决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打好基础。不该本末倒置?

  徐滇庆:对,人口大国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就是人。是否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和印度发展战略的根本区别。只有给民众提供就业机会,让亿万民众亲身参与到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贫穷面貌。

  《中国经营报》:你觉得中国有没有应该向印度学习的地方?

  徐滇庆:有,很多。印度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比我们好,对印度的企业发展支持的力度高。我们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支持的力度很不够。而且印度的教育体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的高端教育,包括英文教育,每年培养出很多的高端技术人才,它有很多优点。

  《中国经营报》:外交杂志如黄亚生等一派观点认为,印度比中国有前景,一是中国的外资依存度太高,二是印度的企业比中国的企业效率更高。中国现在的制造工业,许多由外资主导,当中国的成本增高,外资将转移制造基地。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外资依存度高的国家,是不是风险很大?

  徐滇庆:我跟黄亚生没有根本上的矛盾,不过对问题的表述方式不同,所以我经常提醒他,其立足点在哪儿?他说的这些问题,如印度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高,我一直同意。中国国企、银行很不完善,这一点我跟黄亚生没有分歧。所以我们一直在积极的推动这个改革,并且经常敲警钟。

  至于说到外贸、外资,那根本不用操心,外国投资者是利益驱动者,绝对不是政治主导、经济主导。只要我们继续保持竞争力,它就没有理由走,竞争力在哪儿?劳动生产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