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气候变化期待绿色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9日 01:18  金融时报

  记者 胡萍

  

  有9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即将于9月22日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将出席会议,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贯重视态度。

  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决议草案,再次引发热议。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构首次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决议,充分表明我国对这一重大问题的关切。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都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期,在这种背景下,统筹处理好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资料表明,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吨二氧化碳,发达国家约占整个排放量的80%。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74摄氏度。没有人知道地球到多暖才算是“不安全”,但人们看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杀伤力:世界各地飓风、暴雨以及干旱增多、生态系统改变等。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关乎全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不受国际温室气体排放限额的约束,但我国政府近年来就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随后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此次全国人大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专门阐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未来举措。

  事实上,我国在为保护全球气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积极成效包括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健全应对机制以及加强法制建设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到2008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已减少10.1%,这意味着节省了3亿吨标准煤,并减少了7.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200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了5.95%,显示水污染严重度的化学需氧量下降了4.42%。

  数据还显示,2006年至2008年,中国关停小火电机组382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此外,我国对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视有目共睹。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2008年可持续能源总投资额为366亿美元,其中,中国成为亚洲投资重点,投资额同比上涨18%,为156亿美元,居亚太地区首位,主要用于风能和生物能源项目。

  应对气候变化:须与促进发展同步进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9月1日发布一份名为《2009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的报告指出,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问题,特别是要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实现低排放、高增长的发展道路。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仍然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不仅是为了消除贫困,而且是为了逐歩缩小与富有国家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该报告指出,世界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不能“在未来半个世纪或更长时间内延续目前全球的不平等状况”,这样做在经济、政治和道德上都是不可接受的。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而且往往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尽管目前确实存在能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往往十分昂贵,而发达国家迟迟不兑现消除贫困和转让资源和技术的承诺。报告建议国际社会需要在追加投资方面采取“大胆的行动”。每年至少投入世界生产总值的1%,即5000亿至6000亿美元。报告警告说,如果仅仅是满足于现状或者只是做些微调工作,未来世界将会遭受更加巨大的损失,损失将可能会高达世界生产总值的20%。

  相对于发达国家,气候变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贫困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将下降2-3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则不受影响。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仍然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在发展中国家能够维持快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各国才能积极参与解决气候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气候变化逐渐从科学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与此同时,也成为世人关心的经济问题。全球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之一是:绿色经济时代正在到来。随着气候变化进入“绿色经济”时代,碳排放权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全球气候基金……这些曾经的新生名词也正不断被人们所熟悉。

  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旧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对中国已经不再适合。在国际社会共同采取行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上,我们承受的减排压力和挑战更大、更强。对此,我国研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研究制定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