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BN实习记者 甘丹 北京报道
当前,中国风电产业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五大电厂、国有企业,甚至民营资本都蜂拥而至。记者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了解到,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五年实现翻番。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约1215.3万千瓦,提前两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的目标,同时超过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
风电产业高歌猛进
风电是一个新兴产业,而现在推动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国家的政策倾向。在化石能源价格上涨和节能环保的压力下,政府也将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
2006年国家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几乎让所有能发展风电的地方政府都积极上马风电项目。放眼全国,去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倍。2009年,全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2000万千瓦。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70余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家总和。尽管金融危机拖累了实体经济,却丝毫没有影响中国风电产业的高歌猛进。
扩张背后突显危机
事实上,中国风电产业迅猛而无序的扩张已经导致了产能过剩。国家电监会近日公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风电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近1/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风电产业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春天,却已经感受到了寒冬的气息。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不是过热,而是严重过热。”早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化发展国际论坛上就有专家指出。现在许多国有制造企业和民营企业纷纷转向风电产业,各路资金疯狂涌入,据统计,2008年进入风力发电的资金超过400亿元。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中新能源占33.45%,而风力发电则占去其中8成以上。
“国外风机制造商只有10几家,而中国却有70多家,还有人不断地进来。”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热闹”的景象造成了风电行业的混乱局面。风电企业的前五名就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80%以上,剩余的70来家再来追逐10%多一点的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风电驶入快车道时机尚未成熟
“看上去产能过剩是一些企业盲目扩张造成的后果,实际上这中间有一个因果关系,最主要的就是国家的政策。”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了当前风电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的原因。
该业内人士所说的政策,即国家的一个硬性指标:到2010年3%的发电量要是“绿色发电”。“地方政府看中了这个机会,一个风电场的投资少则几十亿,多则数百亿,地方政府需要这些投资,因此才不惜成本数次修改区域发展规划。”该业内人士表示。
然而,与风电发展如影随形的并网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风电并网之痛越来越深入骨髓:因电网接入原因,很多新的项目得不到核准,已建起的风电场无法并网,导致风机闲置,部分已并网的风电场则由于电没法送出,只能放弃发电。
“发得出,送不出。”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莉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网规划与项目不配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能源和电网的规划及项目核准不协调、不配套而形成落差。蒋莉萍表示,风电行业发展规划近几年一再调整,达到了连年翻番的高增长,但是电网规划却来不及进行相应调整,从而造成电网规划跟不上电源建设的结果。
呼唤政策调整与统一规划
“目前风电产业的现状是在政策引导下呈现出表面的高速增长。”有业内人士指出,风电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国家有扶持政策,产业门槛又不高,所以大家一拥而上,造成了国内风机制造行业“鱼龙混杂”的现状。而地方政府和企业近乎“疯狂”的跑马圈地导致了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只求数量不问质量的无序竞争,也是造成风电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
“与其说国家的鼓励政策存盲目性,倒不如说它缺乏规范性、引导性和实际操作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出台扶持政策,不一定要保证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盈利,这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在经历这一轮投资热潮之后,风电产业也将恢复应有的理性,而行业要健康发展,还需要市场化,让市场来淘汰落后的企业。“政府现在应该思考、研究如何让这个行业更健康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产业的发展,另一个方面也要控制,不要让行业过热。
记者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发布的调研结果也了解到,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组织编制大型风电场或风电基地的开发规划时,主要依照当地风能资源情况确定风电的规划规模和建设时序,导致地方规划风电装机容量普遍大于国家规划;另外,风电投资者热情很高,风电开发存在无序现象,也导致前期工作规模普遍超过地方政府和国家规划。因此,有专家建议,当前应加强对风电行业的统一规划,完善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全国整体布局规划,做到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