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8日 19:3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资本峰会915日—16日在英国伦敦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报道本次峰会。以下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演讲实录。 

    首先我仅代表中国商务部,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龙永图秘书长,以及组委会的盛情邀请和精心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峰会把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风险和机遇作为主题,对凝聚共识,战胜危机,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愿就中国的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和共同应对危机谈几点看法。

    第一,开放的投资和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继续坚定不移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市场开放,保持贸易投资渠道的畅通,对世界经济能否巩固复苏势头至关重要。当今世界,全球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加深,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同样,任何一个国家也绝不可能通过保护主义单独地复苏。亚洲国家成长和成功的经验,正是在于实施了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涌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摆脱衰退阴影,重现繁荣曙光,在于更加密切的合作之中。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进程中,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扩大贸易投资合作,才能进一步增强各国抵御风险和长远发展的能力,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积极的参与者,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进程是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我们不会因为在开放进程中遇到外部环境的短暂波动而改变开放政策,也不会因为经济发展遭遇暂时困难而采取保护主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秉持积极的开放态度,与各国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已经实施的刺激经济计划中,中国坚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本国和外国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商机。中国政府还派出大量贸易投资促进团到世界各地,推动企业扩大与相关国家贸易投资的合作,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的走开放型发展道路的鲜明立场。

    第二,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深化与各国互利合作的有效途径,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也是一以贯之的。如果说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来,那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普遍经验。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势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连续六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对外承包工程连续七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开始跨入市场工程承包大国行列。对外劳务合作,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0万人次,截止2008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投资额17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全球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经验还不足。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行政法规,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同时也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引导企业遵守国际规则,坚持公平竞争,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促进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今后走出去将会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三,互利共盈,共同发展,是走出去遵循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中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以互利共盈,共同发展的基本理念指导走出去。一,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在对外经济交往和合作中,国家无论大小都要平等相待,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在各类经济合作中不附加任何的政治条件。二,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优势互补是深化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互惠互利才是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中国在对外经济合作中不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谋取自己的利益,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南北差距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根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经济合作,根本目的是为了缩小和消除南北差距,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在近年来,中国走出去的实践中,中国参与投资发展中国家的铁路、公路、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通过技术合作和发展援助,转让适用技术,培养各类人才,加强东道国自主发展的能力建设。中国企业以合作开发和互利贸易等方式开展资源、能源的合作,使合作伙伴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经济的竞争力。新建现代化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福利水平。

    2008年,中国境外企业在东道国纳税达到93.4亿美元,雇佣当地员工30余万人次,为所在国就业和税收做出了贡献。多年来,中国在欠发达地区援建医院、学校等各类公益性和社会福利项目,中国海外企业积极捐资参与当地的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医疗、救灾等领域的公益建设,对东道国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挑战,中国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投资合作,对各国缓解暂时流动性不足,促进经济复苏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履行义务,多次减免受援国的债务。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减债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二战后主要经济体新兴国家的实践证明,利用外部资金是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单纯的减债目标,削弱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流入,违背了通过减债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愿意与各国一起,通过实践探索合理、科学的债务可持续解决途径。

    女士们、先生们,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共同责任。在应对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在相互开放中促进经济增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历史经验早已证明,保护主义拯救不了世界经济,以邻为壑只会加剧危机。当前在世界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或明或暗的保护主义倾向,保护主义会减少商业机会,最终导致两败俱伤。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借刺激经济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各国要积极维护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创造国际经贸合作的有利环境,为困境中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第二,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相互开放市场有利于扩大各国经济的发展空间,让经济尽快走出衰退。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完善投资环境,包括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更多的服务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我们也希望各国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国际双向投资,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投资者信心,给予更多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支持。

    第三,积极推动节能环保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是未来引领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代表着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些产业带动的产业链长而宽,产业规模巨大,技术创新和拉动力强,可能作为核心产业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各国应在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领域加强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和亚洲合作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中国有两句成语叫“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们相信抱团取暖,加强合作是当今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最佳选择。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真诚地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探讨共同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共识,深化全面互利合作,推动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