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寨陈永贵解决吃饭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8日 16:45  中国经营报

  陈永贵身体力行地靠耕地拓展换取粮食产量的做法,在相当长的时期深入中国农村和中国最高管理者的思维,直到现在,“死守18亿亩耕地”的口号,这种思维模式仍可触摸。抛开是非,中国的温饱问题毕竟得到好转。不过,动荡的农业政策,以及持续多年的浮夸风,让中国农民饱受磨难,依然有包括安徽凤阳小岗村在内的部分农村,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以下。

  2009年8月,中国北方的大旱引起了人们对今年粮食产量的担忧。在这个人口世界第一的国度,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值得庆幸的是,今日的中国农业已经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粮食综合保障等多种措施来稳定灾年粮食供应。

  而在50多年前那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大寨村,粮食要增产只有扩大耕地面积。1952年,刚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宣布了十年造地的规划。

  “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一辈子不行,还有子孙!”大柳树下的陈永贵颇有愚公移山的气概。

  大寨村治坡修地靠的还是两只手。而在遥远的美国,完全是另一番模样。在大寨扬名世界后,曾来大寨参观的美国农场主韩丁,当时半个人(韩有一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旅游、讲学等)就可以管理1600亩土地。

  “打个电话,公司来耕地了;打个电话,公司来播种了;打个电话,来浇水了,来施肥了,来打药了,来收割了,已经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

  从1952年到1955年,大寨村零零散散的几条沟变成了能打粮食的梯田了,转过年来,大寨迎来造地后的第一个丰收年,粮食亩产达到了349斤。大寨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成为昔阳县走合作化道路的先进典型,陈永贵因此受到了昔阳县的表彰。

  1964年3月,北方大地春色初萌,一列火车行驶在华北平原上,那是毛泽东出巡的专列。

  3月23日,火车停靠邯郸站。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奉命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在火车上,陶鲁笳向毛泽东介绍了大寨,这个只有360人的小山村,从1953年到1962年的10年间,除了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还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0多万公斤,平均每户1500多公斤。

  陶鲁笳的“邯郸汇报”让一个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单位给共和国最高领导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寨经验也在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之后,走向全国。大寨成为红极全国的农业典型,陈永贵也开始从虎头山走向中南海,1975年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并以此身份连任,在1978年出席了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样一位平步青云的“布衣宰相”,其升迁之路在如今看来多少有些不合情理,不过,如果了解到当时吃饭问题的重要性,也许就能间接理解陈的升迁之路。

  陈永贵身体力行地靠耕地拓展换取粮食产量的做法,在相当长的时期深入中国农村和中国最高管理者的思维,直到现在,“死守18亿亩耕地”的口号,这种思维模式仍可触摸。抛开是非,中国的温饱问题毕竟得到好转。不过,动荡的农业政策,以及持续多年的浮夸风,让中国农民饱受磨难,依然有包括安徽凤阳小岗村在内的部分农村,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以下。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