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虹打响了中国家电价格战的第一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8日 15:42  中国经营报

  日前,中国四大彩管巨头之一的赛格三星发布公告称,将考虑停止传统的彩管CRT(Crystal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生产。而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广州地区32家门店率先将CRT电视“清理出场”,并将依次向北京、上海以及包括其总部所在地的南京等大城市推进,高调吹响了分销渠道CRT退市的号角,进一步将CRT退市论推向了“大势所趋,顺之者昌”的新阶段。

  CRT电视是否真的被市场淘汰当是后话,但一直以来,中国家电业正是以CRT电视为主导产品,在中洋品牌之间进行着一场持久的拉锯战。

  1982年10月,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同时外资品牌也开始大批量引入中国。到了1985年,我国电视机年产量达到1663万台,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是由于国产电视在技术、功能以及质量等方面的原因,难以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日系彩电企业凭借其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中国电视市场大幅攻城略地,并在此时期确定了优势地位。

  终于,在1989年,蛰居已久的倪润峰开始出招了:降价。这是电视机行业在中国的第一场价格战,降价幅度为600元。“通过这次价格战,我们使中国的彩电价格归于合理,实现了中国电视业由黑白向彩电的升级。”见证了这次降价战争的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回忆说。据悉,长虹从此次降价中的收益是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到了8%,在以熊猫、黄河等为代表的十几个国产品牌的夹缝中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

  这一时期,中国的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电也得以快速发展。“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产能的提升,由此逐渐瓦解着中国计划经济模式对价格的控制,家电业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刘海中总结说。

  但倪润峰并没有罢手。在1996年,当时彩电关税由35%下降到23%,蜂拥而入的洋货充斥国内市场。长虹再次出手不凡,降价幅度为“惊人”的700元~800元,使长虹的市场占有率猛增到35%,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彩电第一品牌。但中国的家电业的价格战也由此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国产品牌在中国依靠价格战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洋品牌被迫退出了低端市场,并开始转向技术升级产品,主攻高端市场。1999年前后,索尼、LG、三星、夏普等品牌在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高端市场方面,长时间的处于主导地位。为此,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长虹、TCL、海尔等企业陆续掀起平板电视普及风潮,这使得外资品牌电视再次被迫参加价格战,战火从城市蔓延到乡村。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家电业的市场化进程中,成长起来了一批诸如张瑞敏、李东生、梁庆德等一批杰出的企业家,他们推动着中国家电业的发展,也历练出了他们的企业家品质。”陆刃波评价说。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